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征程中,党员干部是引领方向、攻坚克难的“关键少数”。深刻领会《规定》精神,锤炼过硬作风,既是政治要求,更是职责所在。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扎实作风扛起使命担当,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以学促行,做《规定》精神的“领学者”
党员干部要将学习《规定》作为首要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研读《规定》条文,准确把握其核心内容、制度要求和实践导向,不做“差不多先生”;联系实际学,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将《规定》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落细;带头宣讲学,通过主题党日、党课宣讲等形式,向基层群众和普通党员解读《规定》,推动形成全员学习、全员践行的良好氛围。只有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才能在贯彻执行中不跑偏、不走样,真正成为《规定》精神的“明白人”。
二、对标对表,做遵规守纪的“践行者”
《规定》既是行为准则,也是纪律红线。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照《规定》全面检视自身言行。在政治纪律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工作纪律上,严格按程序办事,杜绝“拍脑袋决策”“打擦边球”等行为;在廉洁纪律上,坚守底线、不碰高压线,管好亲属和身边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规定》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制定清单、挂图作战,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态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锤炼作风,做攻坚克难的“实干者”
过硬作风是党员干部的“金字招牌”。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党员干部要主动摒弃“躺平”“佛系”心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投身事业。在基层一线,多坐群众“小板凳”,多听群众“心里话”,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解决民忧;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敢于啃“硬骨头”、涉“深水区”,面对风险挑战不绕道、不推诿;在服务群众中,发扬“店小二”精神,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规定》为镜,照出自身不足;以作风为帆,激发奋进动力。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保驾护航,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