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刚迈入办公室的小王赶紧拿出手机快速滑动,用手指在游戏中体验“唯我独尊”的快感;午休时分,办公室里的小李正窝在沙发里刷短视频......这些看似寻常,却折射出部分青年干部中存在的“玩心过重”现象。当“玩”成为部分青年干部的工作常态,当“娱乐化”侵蚀着公职人员的职业底色,不仅违背了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可能消解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阻碍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
从小打小闹到失责失序。青年干部“玩心重”,绝非简单的个人兴趣问题,其表现形态往往与岗位职责紧密交织,呈现出从“隐性松弛”到“显性失范”的递进特征。一是“工作娱乐化”。有的青年干部将岗位视为“过渡平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与工作无关的娱乐活动中。将公职岗位异化为满足个人趣味的工具。二是“责任游戏化”。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部分青年干部习惯用“打太极”“踢皮球”的方式规避责任。面对材料催交,表面上以“正在整理台账”“需要领导审批”为由拖延,实则私下约朋友打球、聚餐。三是“成长空心化”。能熟练操作各类社交软件、游戏设备,却不熟悉政策法规;会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却写不出规范的公文;热衷参与饭局应酬,却不擅长做群众工作。
从认知偏差到机制漏洞。青年干部“玩心重”现象的形成,既有个体主观认知的偏差,也与外部环境的传导密切相关。从思想认知看,部分青年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内涵理解不深,将“严管”等同于“束缚”,甚至将“守规矩”曲解为“没活力”。从成长环境看,部分青年干部的成长轨迹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对思想动态关注不够,对苗头性问题提醒不及时。从制度执行看,部分单位存在“宽松软”的管理漏洞,简单将“工作群活跃度”“打卡次数”作为考核指标,却对实际工作成效缺乏有效评估,导致监管缺位,客观上助长了“玩心”的滋生。
从教育铸魂到实践砺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以“沉浸式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以“精准化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以“传帮带机制”厚植务实作风,帮助青年干部破“玩心”之茧,练担当之翼。让青年干部从“要我守规矩”转变为“我要守规矩”,从“被动干事”转变为“主动担当”。以“一线实战课”锤炼过硬本领,以“群众评监督”倒逼作风优化,推动青年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攻坚一线中,以“闯”的劲头破题、“实”的作风攻坚,让规矩意识转化为攻坚动能,让担当之责扎根实践沃土。
青春正好,莫负韶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如同一把精密的罗盘,既指引着行为的边界,更标定着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于青年干部而言,“玩心”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却换不来成长的厚度;娱乐或许能填补一时的空虚,却填不满人生的价值。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遵守纪律的“硬要求”,更是青年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当我们把“玩心”转化为“匠心”,把“娱乐时间”转化为“学习时间”,把“个人兴趣”转化为“为民情怀”,就能在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中锤炼出担当的铁肩,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