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非墙上悬挂的空泛条款,更非口耳相传的简单规约。从“轻车简从察实情”的调研要求,到“厉行节约反浪费”的刚性约束,从“文山会海瘦身”的精准施治,到“隐形变异四风”的靶向整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成为重塑党风政风的“金色名片”。党员干部必须深学、彻悟、躬行八项规定精神精华,将其化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锐利思想武器,尤其是立足本职,持续锤炼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在时代大潮中稳舵前行、行稳致远。
固本培元,将“清简”融入工作血脉。思想若不正,作风必然飘摇。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其根源往往始于思想滑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八项规定精神首先要求我们从根本思想深处荡涤杂质尘埃,在灵魂深处树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政绩价值坐标,坚决摒弃对“场面大”“资料厚”“声音响”的盲目追逐之心,让务实重行成为判断工作成效的第一准绳。
祛除顽疾,在细微之处锻造真功夫。作风建设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开会讲话,是否能减少空话套话而直指要害?起草文件,是否能摒弃穿靴戴帽直奔具体实施路径?落实任务,是否敢于担当“最后一公里”,而非层层转报、批而不办?一些作风虚浮之弊犹如顽固杂草,在细微处滋长蔓延,侵蚀工作实效。这些“伪作为”不仅空耗党员干部宝贵精力,更深层次损伤党在人民心中形象的崇高大厦。党员干部务必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时刻警醒审视自身工作状态。只有在真实的汗滴浇灌之下,一切精心打造的“痕迹”终会黯然失色,实干方为最动人的“留痕”。
躬身入局,在担当尽责中淬炼为民本色。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绝非消极地“这不能做、那不可为”,其深层目的恰恰在于回归工作初心、凝聚磅礴力量,将每一份“不能”的约束转化为“全力投入”的积极动能,使之成为激励勇于作为、砥砺担当精神的思想引擎。凡任务当前,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凡矛盾棘手,要敢于啃“硬骨头”、直面问题痛点;凡服务群众所需,必用心、用情、用力,让每一次履职尽责都成为服务对象获得感与满意度的直接来源。戒浮求实不是畏难退缩的托辞,而是激励我们扛起责任的号角——以担当的臂膀,为人民托举温暖与希望的天空。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八项规定精神绝非刻板冰冷的紧箍咒,而是引导党员干部精神纯净与作风过硬的航标。每一名党员干部皆当以此为镜,检视自我,修正行为;以此为尺,严明纪律,规范工作;以此为基,厚植担当,磨砺实干。让“清简”之风内化为思维习惯,让力戒“虚浮”成为自觉行动,让“担当实干”充盈每一日工作细节。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淬炼过硬作风,以优异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任之心,汇聚起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磅礴伟力。(作者单位: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