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敦煌市人社局切实发挥人社部门职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创业富民帮助群众增收创富。
劳务输转方面。通过聚焦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人口等重点群体,强化劳务输转力度、深化就业帮扶强度。一是多方协作强输转。建立“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坚持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务工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网格、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作用,走访摸排全市劳动力资源5.2458万人,掌握务工人员底数及需求,同步建立劳动力外出务工“清单”,定期分析动态管理。二是积极开展省内东西部劳务协作。为争取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广发展空间,敦煌市人社局落实专人赴天水市、定西市、庆阳市等地开展省内东西部地区劳务协作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现场招聘活动,并与红寺堡区,海原县,景泰县,渭源县等县市签订劳务协议,达成劳务合作意向,从招聘服务、技能提升、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等方面确定合作项目,加大有组织和定向输转力度。与定西市开展“点对点”劳务输转活动1场次,为敦煌市文旅行业引进22名劳动力。三是积极引导就业。深化“周周有活动、时时有温度”服务机制,推行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行动,组织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96场次,制作直播带岗短视频18期,累计提供1.2万余个岗位,帮助600余人达成了就业意向,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7万余份,通过村级微信群、敦煌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定期发布用工信息78期3900条,多渠道宣传用工信息,有效提升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实现就业高效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2526万人,输转脱贫劳动力1911人,实现劳务收入4.37亿元。
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为增强劳动力就业创业整体素质,我们积极主动发挥培训、协调、服务、指导的职能,依托敦煌市恒铎职业培训学校等专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一是全面定制技能培训内容。敦煌市人社局早谋划、早部署,确保培训早发力,及时联系乡镇、街道社区网格员,印发培训需求意向摸底文件,全面掌握敦煌市群众的培训意愿、培训需求及就业方向,精准建立“培训就业意愿需求单”,按照因地制宜、因需开班的原则,开展美容师、育婴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电工等12个技能含金量高、就业待遇好、岗位需求紧缺、群众参训意愿强的培训工种,送上“菜单式”培训服务。二是全面拓宽技能培训渠道。根据省市关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求和招标程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师资力量强、培训经验丰富、群众口碑好的培训机构,按照各个机构实际情况,分配相应任务,促进培训向好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优势,企业委托优质培训机构,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实训课三类,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培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能力。三是全面提升技能培训质量。针对机构实际能力水平,围绕机构特色,组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科学合理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完善开班备案制度,切实强化培训过程监管,做到职业技能培训“每班必查”,加强培训的过程监督,确保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率。2025年以来,敦煌市职业技能培训895人,其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24人,创业培训211人,就业技能培训560人。通过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培训,不断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跨省务工交通补贴政策落实方面。我市多措并举全面落实脱贫劳动力跨省就业和省内县区外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对跨省就业三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按照不超过600元的标准分档给予一次性交通费补助,对省内就近就业三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按照不超过2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费补助,还对暂时不能提供申报资料的脱贫劳动力,按市外省内就业100元、省外就业200元的标准实行定额预付,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做到“应补尽补”。今年以来,已向70名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含监测户)补发交通补助2.51万元。
劳动关系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能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25年以来受理、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0件,涉案金额153.17万元,结案率100%,调解率91.26% 。我市认真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各项规定,督促在建项目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加大法律宣传,开展政策法规宣传6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在建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在建项目五项制度100%全覆盖,实现了“标准化”管理要求。扎实有序推进“陇明公”平台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工作,积极与住建、交通、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全市300万元以上且工期在3个月以上的在建项目54个全部纳入“陇明公”平台管理,实现了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同时,持续强化欠薪案件处理力度,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对欠薪投诉线索实行“即有即办”机制。截至目前接收办理各类欠薪线索455条,为381人协调发放工资254万元,欠薪线索按时办结答复率100%。不断加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向社会公布 重大 劳动保障违法行为2批5件,将2户企业列入拖欠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达到了惩戒一个、警示一片、影响一域的效果。
社会保险代缴方面。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扎实做好特殊群体社会保险政府代缴工作。一是做好标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定期向市残联、民政等相关部门提取特殊人员基础数据,与“甘肃人社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参保数据进行比对,将符合代缴条件的特殊人群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身份标识,按照100元/人/年标准代缴养老保险费,同时建立特殊群体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台账,接续乡村振兴,做到脱贫不脱政策,继续落实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政策。二是靶向施策,确保“特殊关爱到位”。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等缴费困难群体,保留每人每年100元的最低缴费档次,在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时,对困难群体保留了现行最低缴费档次。严格按照“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的原则,在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鼓励特殊参保群体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较高档次缴费,进一步增加个人账户积累。三是用心用情,确保“贴心服务到位”。社保经办大厅设置特殊群体专座、专窗,配备专门引导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并坚持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为群体提供“帮代办”、线上服务操作指导等便民服务。今年以来,已为3143名贫困人口、832名重度残疾人员、674名低保对象、183名五保户代缴了1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540人独生子女和双女户领证户补贴5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共计代缴补贴50.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