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廖卫芳:“三件套”不该成为准大学生的标配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7/10/2025 字体: [大][中][小]

    高考过后,长达两个多月的悠长假期正式开启,“后高考经济”迅速升温,手机、电脑、平板等成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奖励”。同时,为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阶段,不少家长为孩子购置“大学装备”,推动电子产品迎来销售高峰。(7月10日《江海晚报》)

    眼下,随着高校录取工作的有条不紊开展,不少准大学生将陆续收到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准大学生们纷纷开始选购“手机+电脑+平板”三件套,准备开启新的大学生活。

    据了解,购买“手机+电脑+平板”三件套,几乎成了准大学生们的一个标配,且“三件套”样样都要“高配”,价格不菲。笔者在想,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还要好一些,但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并不太好的家庭而言,这样的“高消费”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其实,准大学生有没有必要购买“手机+电脑+平板”三件套,这并非是不可或缺的标配,完全可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而定。再说,即使需要购买“三件套”,这也需因人而异,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的,可适当买价格贵一点的,家庭经济条件薄弱的,那就买价格低一点的,只要能用即可。如果非得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而选择相互攀比,那这样的消费观可就出问题了。这无疑不利于准大学生们今后消费观和金钱观的培养。

    因此,笔者以为,“后高考经济”升温,有必要给准大学生们补上一堂“消费课”。一方面,作为父母,应加强对孩子金钱观和消费观的教育,要把金钱观和消费观融入到平时的教育之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另一方面,作为学校,应组织高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不妨利用高校录取的这段有利时机,走进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既了解学生高考后的生活状况,又可利用这个时机给予必要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消费”的弊端,从而避免盲目消费攀比。

    当然,作为准大学生,也应知道自己还是一名消费者,要学会设身处地地替父母着想,须知花钱容易,赚钱不易,要学会不乱花钱,学会节俭。切不可只顾自己的面子,看见别人装备了“三件套”,也跟着向父母要“大学装备”。要知道,自己录取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准备进入大学求学,今后的学习任务还很重。如果录取后一味地只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而忘了自己的“正事”,那势必不利于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三件套”不该成为准大学生的标配。希望准大学生们在大学录取后别忙着装备“三件套”,不妨多一些正确的消费观,少一些盲目的攀比,学会体谅父母,学会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被“三件套”迷失了双眼,迷失了方向。(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