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杜兴: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破圈”之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杜兴  日期:7/18/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今天,“党建”二字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成了程式化、形式化的代名词。然而,在浙江某民营企业的“党员创新工作室”里,技术攻关组的党员们用年度37项专利成果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在贵州偏远山村的“党建+合作社”模式下,农民党员带头试种的高附加值农产品正改变着整个村庄的命运。这些鲜活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党建工作不仅关乎政治引领,更是一种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组织优势。当个别地方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的方式应付党建任务时,那些真正走在前列的党组织已经完成了从“政治表态”到“价值创造”的华丽转身。

    一、破除“两张皮”困境: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化学反应

    某些单位将党建工作机械地理解为“开会记笔记”"墙上挂制度”,导致党建与业务成了平行不相交的“两张皮”。这种现象背后,实质是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的误读。深圳某高科技园区党委的实践给出了破解之道——他们将党组织建在研发链上,党员先锋岗设在项目组里,用“技术攻关认领制”让党员成为创新引擎。2022年该园区党员牵头项目贡献了园区62%的发明专利,生动诠释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这提醒我们,衡量党建成效的关键指标,不在于发展了多少党员,而在于党员发展了多少事业;不在于组织了多少学习,而在于学习转化了多少成果。

    二、激活“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重构

    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的单位制党建模式面临“人户分离”“职住分离”的新挑战。北京朝阳区探索的“楼宇党建”模式颇具启示——他们以商务楼宇为单位建立党组织,通过“党建服务包”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人才引进等实实在在的服务,使党组织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红色管家”。这种将党建嵌入社会毛细血管的做法,打破了“就党建抓党建”的封闭循环,形成了“以服务换认同、以认同促共建”的良性生态。数据显示,该区商务楼宇党组织覆盖企业纳税额年均增长15%,充分证明只有扎根经济社会发展的沃土,党建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

    三、突破“次元壁”:数字化时代的党建形态创新

    Z世代年轻党员占全党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面临代际挑战。某省级组织部开发的“党建元宇宙”平台给出新思路——党员可以通过虚拟身份参加“长征沉浸体验”,在区块链上积累“先锋积分”,用青年话语体系重构组织生活形式。这种创新不是对严肃性的消解,而是传播方式的与时俱进。实践表明,该平台年轻党员参与率高达89%,较传统模式提升近40个百分点。这启示我们,党建创新需要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政治内核不能变,但表现形式必须因时而变;根本宗旨不能变,但服务手段必须随势而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建工作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那些仍把党建视为“额外负担”的认识,无异于捧着金碗讨饭。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的墙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党建做细了是凝聚力,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这或许正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最佳注脚。当更多党组织学会用经济逻辑诠释政治优势,用服务实效彰显宗旨意识,用创新活力激发队伍动能,我们党就一定能持续焕发“地球上最大政治奇迹”的生机活力,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