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敦化林区基层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因酒后冲突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承办法官的耐心疏导下,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被告当庭履行赔偿义务,一场剑拔弩张的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案件源于一次朋友间的聚会。原告与被告餐后相约打麻将,席间因输钱发生口角,情绪激动的被告持刀将原告砍伤。事后,双方就赔偿事宜多次协商未果,原告无奈诉至法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立案后,承办法官仔细阅卷,了解到双方本是好友,此次冲突系酒后冲动所致,原告虽受伤但伤情较轻,被告也对自己的过激行为懊悔不已。法官认为,案件若简单判决,可能会彻底割裂双方情谊,甚至引发新的矛盾,调解才是最优解。
调解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双方积怨较深,情绪对立。原告因伤情和友情背叛倍感委屈,坚持要求高额赔偿;被告则因一时冲动懊悔不已,却又对赔偿金额颇有微词。于法官迎难而上,采取“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围绕赔偿金额这一核心争议点,法官一方面向原告阐明赔偿的合理范围及诉讼风险,另一方面劝导被告换位思考,体谅原告身体伤痛及精神损失,敦促其拿出诚意。于法官的专业素养、诚恳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如同春风化雨,逐渐融化了双方心中的坚冰。被告从最初的抵触、辩解,转变为真诚的悔悟与歉意;原告的态度也从愤怒、坚持,转向了理解与包容。双方开始愿意为修复关系做出让步。
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被告自愿一次性补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一万五千元整以彻底化解纠纷。在庄严的法庭上,被告当场将准备好的一万五千元现金郑重交到原告手中。“钱你收好,对不起,老哥!”被告的诚恳道歉和当庭给付的行动,让原告深受触动。原告接过赔偿款,原告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长叹一声:“唉,这事…就算翻篇了。”这一刻,积压已久的怨气得以释放,断裂的情谊纽带开始重新联结。
此次调解,不仅高效化解了纠纷,更修复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敦化林区基层法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律的力量,不仅在于明辨是非,更在于缝合人心,守护人间温情。今后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推动更多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辖区社会稳定和谐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 (作者单位:敦化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