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给政务服务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从“只进一扇门”到“最多跑一趟”,从“医保跨异地报销”到“智数模型赋能民众服务”,高科技大数据正在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便利群众的日常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指尖上的负担”正成为困扰基层的新痛点。各类工作群消息轰炸、多款政务APP重复打卡、无数表格数据多头报送……这些看似便捷的数字化工具,在实际运行中逐渐异化为基层干部的“额外枷锁”,让他们深陷“指尖忙碌”却难有“实效收获”。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指尖负担”,既是为干部松绑减负的务实之举,更是让他们腾出精力服务群众的关键所在。
警惕“指尖形式主义”的隐形消耗。如今,基层干部的手机里往往装着十几甚至几十个工作APP,从考勤签到、学习打卡到业务报表,功能看似全面,实则不少存在重复设计、数据不通的问题。某乡镇干部曾坦言:“光是每天在不同群里‘报平安’‘发截图’就要花上1个多小时,遇上迎检,还得专门安排人盯着手机‘秒回消息’。”有的部门为了彰显“工作创新”,盲目开发新平台、新系统,却忽视基层实际承接能力;有的将“群内布置”等同于“工作落实”,把“线上留痕”当成“考核依据”,导致基层陷入“为了应付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怪圈。
减负不是“一刀切”,关键在“提质增效”。为基层“指尖减负”,绝非简单地“关停并转”各类平台,而是要在“整合优化”上下功夫。一方面,应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让“一次填报、多方共享”成为常态,避免基层干部重复劳动;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杜绝“以群代管”“以晒代干”,将工作实效作为评判标准,而非线上痕迹的多少。杭州淳安县纪委监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分析研判,整改下架16个政务APP,同时与县数据资源中心建立专家评审和部门联审审核机制,实行常态化监管。清理整治后,“浙政钉”群减至576个,同比下降26.34%;“微信”群减至377个,同比下降59.89%。;杭州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成立课题组,在全市开展问卷调查和蹲点调研,对政务APP和各类工作群组进行全面统计分析。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杭州强化政务数字化应用统筹管理,完善政务数字化应用“一本账”,推动各部门整合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一表通”系统,加强数据归集和信息共享。数据自动同步、报表一键生成,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走进田间地头、社区楼栋,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指尖”回归服务本质。
数字化工具的初衷,是为基层工作提质增效,让服务群众更便捷高效。为基层“指尖减负”,最终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核心——既要减轻干部的非必要负担,让他们把精力用在“刀刃上”;也要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通过“指尖”办事更顺畅,而非让基层在“指尖”上疲于奔命。唯有破除“指尖形式主义”,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数字化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助推器”,而非束缚实干的“紧箍咒”。(作者单位:吴桥县于集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