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关乎党的形象威信,更关乎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打响正风肃纪攻坚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好。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年轻公务员作为干事创业的生力军,更需以 “抓常、抓细、抓长” 的韧劲深化作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风建设贵在 “抓常”,需在融入日常中筑牢根基。作风问题非一日之弊,解决亦非一日之功,绝不能 “一阵风” 式推进。各级党组织要扛起主体责任,将作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把作风要求嵌入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领导干部更要当好 “领头雁”,带头转作风、树新风,定期分析干部队伍作风状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让作风建设从 “阶段性任务” 变为 “常态化行动”,真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作风建设重在 “抓细”,需在解决小事中赢得民心。群众感受作风好坏,往往源于身边的细微之处 —— 办公用房是否超标、公车使用是否规范、节日往来是否清廉。这些 “小事” 看似不起眼,却是党群干群关系的 “晴雨表”。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 “微问题”,以 “钉钉子” 精神一抓到底。既要解决个别具体问题,更要举一反三查找共性症结,从细节处发力、向深层次挖潜,让群众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作风转变的实效。
作风建设成在 “抓长”,需在久久为功中实现常态。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必须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健全常态化监督制约机制,对顶风违纪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铲除作风问题滋生的土壤,推动作风建设从 “不敢” 向 “不能”“不想” 深度转变,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执着,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风正则事业兴。新征程上,唯有以 “永远在路上” 的清醒和坚定,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一线经风雨、壮筋骨,才能以过硬作风扛起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