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赵浩楠:青年干部的“银发答卷”——政策落地要准,情感共鸣要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浩楠  日期:8/29/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老龄化社会的轮廓日益清晰,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老年权益保障等课题摆在基层治理的台前。青年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接过的不仅是服务银发群体的工作清单,更是一份需要用精准施策与真诚共情共同作答的时代考卷。这份答卷上,“准”是底线,确保政策红利不打折扣;“真”是底色,让每一项服务都带着温度抵达老人心底。

    政策落地要“准”,要在供需对接中破解错位困境。 面对养老服务的多元需求,青年干部不能满足于按章办事,更要精准捕捉政策与现实的契合点。有的社区投入重金改造老年活动中心,却因位置偏远、设施复杂,成了老人眼中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有的地方推行“智慧养老”平台,却因操作繁琐、功能冗余,让老人望而却步。这背后,是“想当然”的服务与“真需求”的错位。青年干部要带着放大镜调研,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沉下性子,用贴近老人生活的方式捕捉真实诉求:在菜市场听听老人对“助餐服务”的口味偏好,在小区长椅上问问他们对“适老化扶手”的安装建议,在医院走廊里记下他们对“就医绿色通道”的具体期待。把政策框架转化为老人需要的样子:如将养老政策解读印成图文并茂的漫画手册;将老年教育课程变成听得懂的兴趣班,让精准服务成为跨越代际的通用语言。

    情感共鸣要“真”,在代际共情中拆除心墙隔阂。 青年与老年之间,隔着成长环境的差异,也隔着生活节奏的鸿沟。有的青年干部面对老人的重复提问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解释政策时习惯使用官方术语,落实工作时更看重指标的完成情况,却忽略了老年人最需要的是被理解的温暖。真正的共鸣,始于放下年龄优越感,学会用老人的视角看世界:他们反复说一件事,可能是因为记性渐差需要确认;他们拒绝使用智能设备,或许是怕操作失误给他人增添麻烦。青年干部要做的,是成为老年人耐心的翻译官:把“线上办理”翻译成“我帮您弄好”,把“政策条款”转化为“这样对您更划算”。这些不在考核表上的事,恰是打通心灵隔阂的钥匙,让老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准”与“真”的结合,才是“银发答卷”的满分答案。 精准的政策是基础,让服务有方向;真诚的共情是灵魂,让服务有温度。当青年干部既能用数据精准匹配老人需求,又能用真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既能高效落实养老政策,又能细心记住他们的“小习惯”,这份答卷便有了人民至上的分量。

    老龄化社会的治理考题,考验的从来不是技术有多先进、政策有多完善,而是年轻力量能否用精准服务回应期待,用真诚陪伴温暖岁月。如此,青年干部的“银发答卷”上,才能写下“让每一位老人都被温柔以待”的时代答案。(河北省吴桥县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