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赵亚芳:九三阅兵 八十年烽烟未远,一瞬时山河皆安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亚芳  日期:9/2/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天安门广场的晨光刺破云层,当受阅方阵的步伐震彻大地,2025年9月3日的九三阅兵,以最庄重的姿态连接起历史与当下。这不仅是一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典,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回望、对国家实力的展现、对和平理想的坚守。

    历史回望,致敬牺牲与荣光。九三阅兵的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记忆里,是对英雄先烈的深情致敬。80年前,中国人民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决绝,历经14年浴血奋战,在山河破碎中守护家国,在枪林弹雨中争取光明。那些倒在冲锋路上的战士、那些支援前线的百姓、那些为民族存续耗尽心血的先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实力展示,彰显国防现代化。九三阅兵的每一件装备,都彰显着当下的实力,是对国家发展的有力见证。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列阵,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的跨越,受阅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里,既有守护蓝天的新型战机,也有捍卫海疆的先进舰艇,更有支撑战略安全的重器。这些装备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军工人员日夜攻关的成果,是国家工业实力、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参阅武器装备的亮相,不仅在于展示国防力量,更在于传递一种底气——今天的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和平信念,传递责任与担当。九三阅兵的每一声号角,都传递着和平的信念,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残酷,也因此格外珍视和平的珍贵。80年前,我们为反抗侵略而战;80年后,我们的强大从不是为了霸权,而是为了守护和平。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威武的装备,传递的不是威胁,而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中国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从助力他国发展到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视野,凝聚共识与合作。这场阅兵也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主场外交,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14个国家50位友人应邀出席,体现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的普遍认可,同样体现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感恩相助的传统美德。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透过九三阅兵,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一往无前。这场阅兵是铭记历史,也是昭示未来;是致敬英雄,也是激励来者;是一次军力国力的展示,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它将强化共同记忆、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提醒人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九三阅兵落幕,但它留下的精神力量永不消散。历史的回响提醒我们从何处来,时代的强音指引我们向何处去。(吴桥县杨家寺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