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律服务调 解详细内容
巧用转账记录破难题,司法为民解纷促和谐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誉  日期:9/2/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法院成功调处一起“隐形被告”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因财产受损愤而欲诉的郭女士无法提供被告李女士、赵女士的身份信息,在法院立案窗口前踌躇难行。江源区法院在处理这个案件时,以创新思维破解“寻人困局”,仅凭租户向被告转账的银行卡记录,成功锁定被告身份,不仅顺利立案,更高效促成双方调解,生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度与温度。
 
   “法官,对方将我的财产损坏了,除了对方的银行卡号,我什么信息都没有!”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明确的被告”是立案的核心要件,身份信息缺失往往意味着诉讼程序无法启动。面对这一困境,办案法官并未简单回绝,而是敏锐地抓住“银行卡”这一关键纽带——它不仅是经济往来的证明,更是穿透身份迷雾的重要突破口。法院立即启动诉前协调调查机制。经法官严谨审查,在银行成功调取出被告李女士的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并通过李女士联系上赵女士。案件顺利立案后,办案法官认真研究案情,发现这起案件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额不大,具有良好的调解基础。于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法院启动了先行调解程序。

    调解过程中,办案法官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了解各自的诉求和底线,寻找利益共同点。原来,被告李女士、赵女士的房屋漏水,造成楼下郭女士的财产损失,郭女士想要追回损失,但是一直联系不到二人,因此来到法院起诉。“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还是要拿出诚意解决问题。”法官耐心地向李女士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诉讼可能带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也引导郭女士理性看待损失,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经过法官多次沟通调解,双方态度逐渐转变。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二被告同意赔偿郭女士经济损失3000元,并于当天履行完毕。随后,郭女士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这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这起案件的成功解决,不仅体现了江源区法院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也展示了法院以创新思维破解诉讼难题的精神。法院通过主动调查被告的身份信息,帮助成功立案;通过耐心调解,促成了矛盾的实质性化解。当司法智慧遇见为民初心,即使是最微小的线索,也能成为照亮公平正义的星火,温暖每个渴望公平的心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