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的秋阳洒向天安门广场,当抗战老兵的勋章在阅兵式上折射出历史的光芒,当歼-20S战机划破长空的轰鸣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交织,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曲对当代青年党员干部的精神召唤。当“阅兵”的“阅”字化作审视自我的明镜,当“兵”字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图腾,我们要奏响抗战精神的时代强音,让历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阅”史如镜,在历史褶皱中校准信仰坐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抗战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天安门城楼上,抗战老战士、支前模范、烈士亲属与国民党抗日老兵代表同观阅兵,共同见证“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那些镌刻在时空中的呐喊与热血便化作信仰的刻度。在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杨靖宇将军胃里仅存的棉絮与树皮,诠释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在狼牙山巅,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弧线,勾勒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这些历史褶皱中的精神密码,恰似一面明镜,让青年干部在物欲横流中照见初心,在迷雾重重中锚定方向。信仰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用脚步丈量、用热血浇灌的实践。当代青年干部当以历史为尺,丈量自身与理想的距离,在基层调研中倾听民声,在急难险重中锤炼党性,让信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落地生根。
“兵”行砺剑,在时代考场中锻造斗争筋骨。“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抗战精神的核心是永不屈服的斗争意志。九三阅兵式上,天安门广场上的党旗、国旗、军旗猎猎飘扬,战旗方队80面功勋旗帜集中亮相,映照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不屈来路,受阅方队和梯队展现了新型军事力量体系与时代担当。当代青年党员干部面对乡村振兴的“娄山关”、科技创新的“腊子口”、基层治理的“上甘岭”时,更需赓续“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拼搏基因。新时代的“战斗”,虽无枪林弹雨,却同样需要“拼将十万头颅血”的决绝,需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魄。斗争精神不是逞强好胜,而是对使命的忠诚、对责任的坚守。青年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在矛盾面前敢较真、敢碰硬,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姿态,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越”世致远,在全球变局中彰显大国担当。“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0年前,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56%的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和平年代,从也门撤侨的“祖国接你回家”,到全球抗疫中的“千里同好,坚于金石”,中国始终以大国担当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青年党员干部当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架设友谊之桥,在气候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在科技合作中打破壁垒坚冰。正如抗战时期南洋机工跨越重洋支援前线,今天的青年更需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让抗战精神超越地理边界,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器。担当不仅是对内的责任,更是对外的胸怀。青年干部当以“美美与共”的格局,在文明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中国方案,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是民族复兴的栋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锋。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2025年的阅兵式不仅是对先辈的致敬,更是对后辈的期许。当代青年党员干部应将“阅”史的深思转化为“兵”行的动力,把抗战精神从历史教科书跃入现实行动,我们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续写新的传奇。这传奇里,有“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赤子之心,有“兵贵神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之姿,更有“阅世愈深,愈知中国之伟大”的自信豪情!(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