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王辉:赓续抗战精神 以干部担当托举民族复兴伟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辉  日期:9/5/2025 字体: [大][中][小]

    70 余载岁月流转,14 年浴血荣光始终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5098 个日夜的殊死抗争,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丰碑,更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精神火炬。在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迈进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事业发展的 “领头雁”,更需以抗战精神为魂,以担当实干为笔,在新时代的 “长征路” 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华章。

    弘扬抗战精神,干部当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忠诚,筑牢信仰之基。抗战时期,无论是 “狼牙山五壮士” 纵身跳崖的决绝,还是杨靖宇将军 “腹中满是草根却宁死不屈” 的坚毅,本质上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绝对忠诚。这种忠诚,是穿越烽火岁月的精神脊梁,更是新时代干部的立身之本。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部分干部存在信仰动摇、立场模糊的风险,有的在 “乱花渐欲迷人眼” 的诱惑中迷失方向,有的在 “船到中流浪更急” 的考验前畏缩不前。这就需要干部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忠诚力量,把 “对党忠诚、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融入血脉,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时不打折扣,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时挺身而出,以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 的坚定信念,守护好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发展局面。

    弘扬抗战精神,干部当以 “越是艰险越向前” 的担当,勇挑发展之担。14 年抗战,中国人民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绝境中,靠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韧劲,硬生生打破了侵略者的野心。这种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担当精神,在今天依然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科技创新的 “卡脖子” 难题、乡村振兴的 “硬骨头”、民生领域的 “老大难” 问题,都需要干部主动担当、迎难而上。正如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 “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前方”,新时代干部也要有 “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的自觉,在产业升级一线谋创新,在基层治理前沿解民忧,在抢险救灾现场冲在前,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境界,把复兴伟业的 “施工图” 转化为 “实景画”。

    弘扬抗战精神,干部当以 “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情怀,坚守为民之心。从平型关大捷打破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到地道战、游击战彰显人民战争的伟力,抗战的胜利归根结底是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的胜利。这种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制胜密码,也是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核心要义。现实中,有的干部存在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问题,对群众诉求 “推三阻四”,对民生实事 “敷衍了事”,这与抗战精神中 “人民至上” 的理念背道而驰。干部当以抗战时期 “军民鱼水情” 为镜,把群众的 “急难愁盼” 放在心上,多走 “田间地头”,少坐 “办公室”;多听 “群众实话”,少搞 “文山会海”,用心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 “为民办实事” 的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抗战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 “文物”,而是融入民族基因的 “活教材”。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 “传承者” 和 “实干家”,唯有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忠诚履职的坚定信念、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闯关夺隘、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在精神的护航下,驶向更加光辉的彼岸。(团林乡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