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治理问题频发,群众监督与政府回应之间的张力日益凸显。2025年8月,湖南永州宁远县发生的一起“乡政府人员缺岗、民警夜晚上门”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该事件不仅暴露了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的深刻反思。
一、事件回顾与问题剖析
事件起因是一名居民反映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人员缺岗,随后曝光视频引发舆论关注。然而,曝光后,多名民警深夜上门“谈话”,甚至导致举报人家庭成员受到惊吓,甚至有喝农药自杀的危险。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热议,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二、从事件本身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治理中的制度性漏洞
乡政府工作人员缺岗问题暴露了基层治理中的制度性漏洞。27人签到表上只有5人签到,反映出内部管理松懈、考核问责机制失灵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也损害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群众监督与权力回应的张力
事件中,群众通过曝光问题表达诉求,本应是公民监督的体现,但回应方式 却引发争议。部分舆论认为,政府在回应中“交流平和”,却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引发群众对政府回应方式的质疑。
(三)执法与权力的边界问题
民警夜晚上门“谈话”是否构成权力滥用,成为争议焦点。尽管官方通报称“交流平和”,但公众对“夜间走访”是否构成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仍存疑虑。
三.基层治理的破局路径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问题,如何破局,是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设。应建立科学的值班安排制度、合理的考勤管理机制,确保公共服务不间断。同时,应完善考核问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督问责,防止“制度空转”。
(二)畅通监督渠道,保障群众权利
群众监督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应鼓励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保障其监督权利不受侵犯。同时,政府应以开放、透明的态度回应群众关切,增强公信力。
(三)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运行应透明化,执法过程应公开透明。例如,执法记录仪的使用、执法过程的公开等,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执法行为的信任。同时,应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四)重塑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的重建,需要从基层做起。基层干部应以身作则,遵守工作纪律,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政府应以“知错能改、务实为民”的态度回应群众诉求,重塑群众信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问题,唯有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群众监督为动力,以权力运行透明化为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正如一位评论所言:“作风建设不能靠‘一阵风’,而需融入日常管理;公信力重建不能靠‘捂盖子’,而需直面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