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熊元馨:基层“东风”,守护万家灯火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熊元馨  日期:9/12/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覆盖全球”的威慑力、“全时戒备”的坚守感、“以武止戈”的大智慧映入眼帘,我总能想起基层工作中那些守在群众身边的日夜。这枚国之重器是国家战略反击的“硬脊梁”,而我们基层青年干部,正是守护群众烟火气的“贴心人”——虽身处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的“坚守”底色、同样的“担当”内核,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为山河安澜、人间幸福筑牢根基。

    “全时戒备”的战略姿态,当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东风-5C”以全天候值守构筑国家安全屏障,而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群众诉求的“第一接收站”,同样容不得半点松懈。去年汛期,我们镇遭遇持续强降雨,基层干部们连续三天两夜守在河堤上,白天巡查隐患、转移群众和物资,夜里打着手电筒排查管涌,哪怕困得在雨棚里打个盹,也得定好每小时一次的闹钟。有位独居老人不肯撤离危房,我们顶着暴雨反复上门耐心劝说,直到把老人安全送到安置点。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全时戒备”对基层干部而言,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暴雨中的逆行、深夜里的敲门、节假日的值守——群众的需求不分“上班时间”,守护的责任更没有“暂停键”,唯有像“东风-5C”那样时刻在线,才能在群众需要时第一时间出现,把风险挡在身前,把安心留给百姓。

    “有效威慑”的硬核实力,当转化为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东风-5C”凭硬实力遏制风险,而基层干部的“威慑力”,则藏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真本领里。刚到宏仁工作时,我曾因不懂方言、不熟悉民情,在参与调解邻里矛盾时屡屡碰壁——两户村民因土地问题争执不休,我苦口婆心普法宣传,却没人愿意听。后来跟着老同志上门,他用拉家常的方式,先夸两家平时互帮互助的情分,再协调两方的土地边界,问题很快就化解了。这件事让我醒悟:基层工作的“实力”,不是喊口号的力度,而是懂群众的温度、解难题的准度。如今,我跟着村书记走村入户,帮农户卖土特产;跟着民警练反诈宣传,用短视频讲案例让老人听得懂。基层干部的“威慑力”,从来不是对付群众的,而是破解难题的——把服务能力练硬了,才能像“东风-5C”震慑风险那样,从容应对工作中的“拦路虎”,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实、幸福感更足。

    “以武止戈”的和平智慧,当融入基层干部的治理理念。“东风-5C”的存在,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基层工作的出发点,也从来不是“管控群众”,而是“凝聚民心”。我们镇今年建设高速公路,之前因土地征收补偿、群众需求的不到满足等问题导致村民意见很大。一开始,有人提议“按照上级指示”,但我们觉得这会激化矛盾,没有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后来,我们组织村民开“院坝会”,一起商量如何解决群众诉求——对迫切需解决的急难问题立即联系上级部门协调解决,对损害村民长期利益的问题积极对接施工方商讨方案,最后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难题,弘德村还探讨了村民自治方案,村级治理变得井井有条。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以武止戈”的智慧在基层就是“以情化怨”“以协商破难题”。基层治理不是“我说你听”的单向管理,而是“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共建共治——就像“东风-5C”用实力守护和平,我们用真心凝聚民心,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和谐建在群众身边,这才是基层治理最坚实的“底气”。

    看着“东风-5C”守护大国安宁的新闻,再想起自己走村入户时群众递来的一杯热茶、一句“辛苦了”,我愈发明白:国家的“大安全”与基层的“小幸福”从来都是同频共振的。“东风”砺剑,护的是万里山河,我们扎根基层,守的是万家灯火。

    作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或许没有“覆盖全球”的能力,但可以有“覆盖辖区每一户群众”的责任心;或许没有“战略反击”的担当,但可以有“解决每一件小事”的行动力。未来,我会继续以“东风”精神为指引,在基层的岗位上守好每一班岗、办好每一件事,用青春的坚守,为国家的安宁、群众的幸福,添上属于基层干部的那一份力量!(绵阳市梓潼县宏仁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