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及亚朋:青年干部应以“担事”为荣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及亚朋  日期:9/16/2025 字体: [大][中][小]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这句朴素而深刻的论断,不仅阐明了干部的立身之本,更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精练阐明了青年干部应有的党性修养与责任担当,直接指明了“避事”的行为无所遁形,“担事”的品格熠熠生辉。

   “避事”之失,失在辜负信任、浪费职位。青年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其职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群众而设的。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青年干部存在“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躺平避事心态,“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的鸵鸟行为。他们精于算计“得失”,唯独不计较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他们常思“风险”,唯独不怕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风险。这种“避事”哲学,本质上是“利己主义”思想在作祟,是缺乏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体现。它或许能求得一时安稳,但最终贻误的是发展良机,损害的是群众利益,败坏的是党的形象。今天的干部,应深以为戒。

   “担事”之荣,荣在践行使命、创造价值。敢于担事,体现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胆忠诚,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从带领群众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生命渠”的黄大发,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朱有勇,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担事”的崇高内涵。他们的肩膀或许因负重而弯曲,但他们的形象却在担当中愈发挺拔;他们的面容或许因操劳而憔悴,但他们的价值却在奉献中得到永恒。这种“担事”所带来的荣誉,是人民的口碑,是历史的铭记,是融入时代洪流的精神丰碑。这份荣光,属于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的担当者。

   “避事”与“担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其结果也判若云泥。以“避事”为警,要求青年干部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常思常想自己是否担起肩上的职责与组织的信任。以“担事”为荣,则激励干部焕发奋斗之志,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挺膺担当,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时代呼唤英雄,事业需要栋梁。新征程上,风险挑战叠加,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尤其需要广大青年干部旗帜鲜明地摒弃“避事”心态,将“干事担事”作为人生的价值坐标,以“担事”为荣,锤炼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荣光篇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暂时没有内容!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