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莎车县人民法院恰热克人民法庭打破传统“坐堂问案”模式,联合镇司法所在葡萄架下,成功调解一起继承纠纷案件,赢得群众好评,生动诠释了“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民司法的初心。
该案涉及家庭成员间的财产分割争议,若处理不当易引发长期矛盾。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双方当事人均为当地居民且一家兄弟。为最大限度化解分歧、修复亲情,法庭决定联合司法所,将调解现场设在居民熟悉的葡萄架下,以轻松的氛围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
调解过程中,法官与司法工作人员首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梳理争议焦点。考虑到案件涉及家庭情感,工作人员并未急于套用法律条文,而是从亲情角度出发,结合当地民风民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继承的相关规定,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财产分割可以商量,但亲情不能丢。”法官的话语温暖又实在,逐渐化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协调,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当场在调解笔录上签字确认,一桩可能引发长期诉讼的纠纷在葡萄架下圆满解决。
纠纷化解后,法庭并未就此结束工作,而是以此次调解为契机,在葡萄架下开展了一场《民法典》普法宣讲活动。针对来访群众普遍关心的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自然人权利、夫妻矛盾等问题,法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解读,用“身边事”讲“身边法”,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易懂。“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今天在葡萄架下听法官一讲,才知道好多日常事都和法律有关,以后遇到问题也知道该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了。”参与活动的村民阿某感慨道。
近年来,恰热克人民法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积极探索“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路径,打破传统“坐堂式”办案模式的局限,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纠纷调解,还是庭院里的普法宣传,法庭始终秉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与基层治理的协同作用,联合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次葡萄架下的调解与普法活动,不仅高效化解了纠纷,更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力量。下一步,恰热克人民法庭将继续创新司法服务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更接地气、更贴心的方式开展工作,持续推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落到实处,为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