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江油法院:法庭搬进农家院 绘就司法为民好“枫”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罗燃  日期:10/9/2025 字体: [大][中][小]

    “如我在诉”,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朴素表达,更是司法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合法权益、助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近日,江油市人民法院双河法庭以一场“上门开庭”的巡回审理,将这一理念融入司法服务的日常细微之处,让公平正义既彰显力度,又传递温度。

    今年9月的一天,熊先生突然接到一个江油市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来电,在电话中被告知他因“不当得利”被一名素不相识的原告起诉了。“法院突然来电说我被起诉?肯定是诈骗!”熊先生没多想便挂断了电话。直到次日,该案承办法官带着书记员、法警上门送达法律文书,拿出完整的案卷材料进行了耐心解释,他才确信这并不是骗局,而是一起真实发生在自己头上的诉讼纠纷。

    可新的难题很快摆在熊先生面前:他和妻子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日常客人络绎不绝,微信、支付宝等转账交易十分频繁。对于原告提及的“一个月前的转账”,他甚至都早已没有了印象;更让两口子犯愁的是,夫妻二人均上了年纪,对智能手机操作、转账电子凭证导出打印等并不熟悉,要把杂乱的交易记录整理清楚、带到法庭应诉,实在力不从心。

    承办法官在上门送达时,敏锐地察觉到了熊先生的难处。“不能让群众为了打官司‘跑断腿’,更不能让技术门槛和距离障碍挡住他们合法维权的路。”经过现场沟通、了解案情细节后,法官当即决定调整审理方式——将庭审“搬”进熊先生家的小院里,以巡回审理的方式,为当事人减轻诉讼负累,同时也便于在现场进一步核实证据、查明事实。

    庭审当天,没有庄严的审判庭,只有小院里摆放整齐的桌椅;没有厚重的法台隔断,法官、书记员与原被告双方围坐在一起,平等沟通。尽管环境条件有限,但庭审程序丝毫不打折扣: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每一个环节都在法官的有序主持下规范进行,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原以为打官司又麻烦又冰冷,没想到法官直接到家里来,还耐心帮我们梳理转账记录,心里特别暖。”庭审结束后,熊先生难掩感激;原告也连连表示,这样的审理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双方,“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

    新时代的基层司法工作,不仅要求法官提升业务能力、精准查明案情、作出公正裁判,更需要主动换位思考,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司法服务——可能是一次上门送达,可能是一场小院庭审,也可能是耐心讲解一页法律文书。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民高效,让法律走出法庭,走进群众,将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撒到基层。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