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律服务调 解详细内容
调解化纠纷丨“小案”不“小办”,温情司法暖人心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庄晓敏  日期:10/10/2025 字体: [大][中][小]

   “真没想到,我的案件都结案了,庄法官还主动打电话问我还款收到没,太贴心了!”刚收到第一期2000元还款的原告在电话那头声音哽咽,“法官把咱这事放在心上,我心里一下子就暖了!”

    2025年9月,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受理了一起标的额为14400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民事案件,案件双方当事人均为中年阿姨。考虑到双方并无旧怨,为避免矛盾激化,承办法官耐心倾听两人诉求,在查明事实后,发现双方对金额并无争议,矛盾焦点集中在“一次性拿不出”与“一次性等不起”。

    承办法官随即提出“分期履行”方案:自9月起,每月25日还款2000元,7个月内结清。两位阿姨均表示认可,当场签具调解协议。

    案件虽已调解结案,但法官始终牵挂着协议履行情况。承办法官在送达文书时,特意在日历上圈出“9月25日”——第一个还款节点。“标的小、分期多,最怕前松后紧。第一期履行好了,后面多半就顺了。”26日,法官主动拨通原告电话,得知款项已到账后,又联系被告确认是否存在困难,并叮嘱她保存好转账凭证。“法官,你放心,我每月退休金一到账就转给她,绝不拖!”

   “14400元,对法院来说可能是‘小案子’,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大心事’。”这通“主动出击”的回访电话,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并非冰冷的条文,更让司法温情直抵人心。(作者单位:白河林区基层法院)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