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臧家震:杂技“回家” 激活文旅新生态
吴桥的泼天流量密码与文化底气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臧家震  日期:10/13/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鼓点在故土响起,这场38年来首次“回家”的盛会,不仅让全球观众见证了“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的杂技底蕴,更揭开了吴桥以杂技为核、文旅融合的发展新篇。从街头杂耍到国际IP,从单一技艺到产业生态,吴桥用实践证明:传统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

    传承筑基,让文化根脉活起来,是吴桥文旅的立身之本,是吴桥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飞叉传人在小院带徒练“苏秦背剑”,古彩戏法传承人为庙会打磨新手法,76名非遗传承人构筑起的“活态链条”,让千年技艺在师徒相授中延续。而摘得金狮奖的《祥狮跃九州》更堪称传承典范,它从1987年的《狮子舞》蜕变而来,融入沧州“镇海吼”文化元素,独创“狮子跳头”“倒夹杆”等动作,让传统技艺承载起更深厚的文化情感。

    创新赋能,让文旅体验深下去,是吴桥破局的关键一招。摒弃“看热闹”的浅层模式,吴桥打造出全场景文旅生态:杂技大世界核心区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新建的杂技博物馆用800件文物与数字影像还原千年历史;东方杂技城推出“白天研学+夜晚演艺”模式,让游客从日出到星夜沉浸其中。即将完工的幻乐城更以VR高空绸吊、AR魔术互动,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剧情参与者”。四川遂宁杂技团的《焕舞华蓉——顶碗》则展现了艺术创新的高度,女孩当“底座”、无扶手倒立下梯的突破,将技巧与东方美学熔于一炉,让杂技升华为视觉盛宴。这种“传统内核+现代表达”的思路,让杂技文化真正“可感知、可体验”。

    产业延伸,让流量红利留下来,是吴桥文旅的进阶之道。杂技节期间,旅游人数较去年增长20倍的“泼天流量”,被精准转化为发展动能。景区周边近万村民投身民宿、餐饮等产业,杂技剧《江湖·秀》以高科技声光电串联10个精品节目,70分钟的演出每日上演,带动二次消费。更值得关注的是跨界突破:当地企业将表演服务延伸至智能制造,通过道具智能化升级打开科技文旅新空间,形成“杂技+教育+文旅+制造”的多元格局。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23年来为30多国培养千余名学员,这些“文化使者”更让吴桥品牌持续走向世界。

    从运河码头的“走码头”技艺到国际舞台的文化桥梁,吴桥杂技的每一次跃迁都标注着文旅融合的深度。第二十届杂技节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当非遗传承有了温度,当文旅体验有了深度,当产业发展有了广度,这座“杂技之乡”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持久光彩。(吴桥县铁城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