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的时代舞台光华璀璨,却也暗流汹涌。当“颜值即正义”的营销话术与“大佬人设”的社交表演交织成网,青年干部面临比邹忌更复杂的镜像迷宫。“捧杀”不再局限于官场,而是渗透在职场夸赞、流量光环、社交虚荣中一句“大神”可能消解批判思维,一个“网红”标签或许扭曲价值坐标。不少年轻人迷失在“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夸饰中,将平台赋能错认为个人神话,最终在现实检验中黯然退场。
破“捧杀”迷雾:以“轻我”之心锚定航向。真正的“轻我”,是穿透浮名的智慧。杨善洲“草鞋书记”的朴素、张桂梅“校长妈妈”的坚韧,无不昭示:将自我价值绑定于外界的鲜花掌声,无异于沙上筑塔。当代青年干部当习得“精神祛魅”能力:在赞誉中警惕“认知气泡”,在追捧中坚守“价值锚点”。这并非否定自我,而是以“空杯心态”为成长留白,以“归零勇气”为突破蓄力,让青春航船不被虚荣的暗礁搁浅。
立“使命”磐石:以“重我”之肩扛起山海。“轻我”绝非消极避世,恰是为了更精准地“重我”。新时代青年干部同样需要这种“价值的重量”:拒绝“躺平”诱惑,警惕“佛系”麻醉,在民族复兴的坐标系中重新定义“成功”。
这种“重我”,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重信仰,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二是重本领,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韧劲打磨核心竞争力;三是重担当,在科技创新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社会服务第一线挺膺负责。正如鲁迅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青年干部当有此胸怀,让“小我”在服务“大我”中实现永恒。
执“辩证”明镜:在时代潮涌中校准人生。“轻我”与“重我”的智慧,本质是青年与时代的深层对话。它要求我们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社交媒体上“985废物”的自嘲与“斜杠青年”的张扬,实则都是青年干部在摸索自我与世界的恰当距离。
两者归根结底关键在于建立动态平衡:用“轻我”化解焦虑——看淡一时得失,破除“精致利己”的枷锁;用“重我”激发能量——牢记“国之大者”,在为民服务中找到生命支点。当每个青年干部都能在喧哗中听清初心,在纷扰中握紧使命,无数个“轻舟”必能汇成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流,无数副“重担”终将筑就强国建设的巍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