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康璐:作风建设要念好“长常细”三字经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康璐  日期:10/22/2025 字体: [大][中][小]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彰显了党中央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作风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作风建设要把握“长”“常”“细”三字诀,以良好的作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长”是持久战,以钉钉子精神破解作风顽疾。作风建设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阵子的“运动式”治理,它是一场需要付出巨大耐力和毅力的持久战。正如久旱逢甘霖,需要源源不断的降水滋润;又如千年古木,需要年复一年的生长积淀。作风的形成,源于长期的潜移默化和习惯养成;作风的弊病,往往也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因此,作风建设必须以“长”为根本要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有深刻的认识,将其上升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高度,要认识到作风问题反复出现的规律性,不能因为取得阶段性成果就沾沾自喜,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将长期主义融入到作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用力,不达目标不罢休,以“钉钉子”的精神对那些顽固的、反复出现的作风问题较真碰硬,在长期坚持中不断巩固深化。

   “常”是基本功,让作风建设融入血脉基因。作风建设需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作风建设的“常”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养成,作风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各项业务工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把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作风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让良好的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成为党风政风的常态。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从源头上杜绝作风问题的发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行为的监督,防止新的作风问题滋生,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让社会监督成为日常治理的常态,让作风问题无处遁形,让监督成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提升效率的正向驱动,切实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细”是方法论,用绣花功夫织就作风屏障。“细”是把“长”与“常”落地的具体手段,绣花功夫讲究动静结合、线头到点、针脚细密,正是在细微处见成效,只有将“绣花功夫”贯穿于作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避免表面文章,使作风建设真正起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作用,使作风建设的成效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力量。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感受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最能感知作风的优劣,要把“绣花功夫”用在调查研究上,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触及作风问题的本质,让作风建设真正赢得民心,使作风建设成为党与人民之间牢固的纽带。
作风建设半步不能退、一刻不能松。党员干部要以“长”的定力、“常”的自觉、“细”的追求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