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门市公安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派出所主防”定位,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主动创稳的重要抓手,探索形成了一套以“源头预防、多元化解、闭环管理”为核心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一、坚持预防为先,在源头排查上“下好先手棋”。牢固树立“防重于调”的理念,将工作重心前置,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网格化排查,掌握动态。依托“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将社区民辅警与网格员力量绑定,对责任区进行常态化、地毯式走访。严格落实“六必访”(重点人员、特殊群体、矛盾户、隐患点、新业态、返乡人员必访),对婚恋、邻里、债务、土地等高频矛盾类型建立“三色预警”机制,确保苗头早发现、信息早掌握。警情引领,精准研判。 建立重复警情分析机制,对纠纷类警情,特别是重复报警2次及以上的,立即启动预警,由社区民警主动介入。综合指挥室对每日警情进行梳理分析,每周形成研判报告,精准指导防控重点,变“被动接警”为“主动预警”。融入群众,广辟线索。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民辅警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居民家中,在宣传普法、服务群众的同时,倾听民声、收集民意,主动获取深层次、预警性信息线索。
二、强化多元联动,在矛盾调处上“打好组合拳”。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多元共治的调解格局,提升矛盾化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强调解专业队伍。各派出所普遍建立“1+N”专业调解团队(“1”即以警务室为依托,“N”即整合律师、法官、退休干部、乡贤“五老”、行业代表等社会力量),打造“调解超市”,针对不同矛盾类型精准选派调解员,实现“专业人办专业事”。创新联动调解机制。深化“警调对接”“庭所对接”“民调入所”等机制,对于复杂疑难纠纷,由派出所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邀请司法所、法庭、综治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多方联动、分级化解”的强大合力。用活特色调解方法。在实践中总结出“背对背”隔离调解、“面对面”坦诚沟通、“法理情”相结合等多种调解技巧。针对家庭、邻里纠纷,制作“夫妻一条心”“远亲不如近邻”等劝和桌牌,营造温馨调解氛围,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三、注重跟踪问效,在闭环管理上“织密巩固网”。坚持“调解不是终点,事了人和才是目标”,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防止矛盾反弹。严格落实回访制度。实行“谁调解、谁负责”的回访原则,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一事一回访”,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当事人满意度及是否存在遗留风险,建立“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三色评估回访机制,动态关注,持续巩固。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将普法宣传贯穿于调解全过程,通过以案释法、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推动成果转化运用。对调解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预警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实现“调解一个案、规范一件事、治理一片天”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