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这事儿要一直僵下去,没想到你们这么用心,现在我心里的疙瘩总算解开了!”近日,在铧尖镇漫水滩村的调解现场,村民周甲(化名)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这场因农药飘移引发的邻里矛盾,经过多部门合力调解得以圆满化解,不仅修复了邻里关系,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率。
事件起因:农药飘移致作物受损
事情要从一次农药喷洒作业说起。漫水滩村村民周乙(化名)在自家农田喷施农药时,因操作原因导致农药飘移扩散至相邻地块,致使周甲种植的豆苗出现叶片发黄、长势受损的情况。周甲在现场查看后,认为豆苗受损系周乙喷药飘移所致,随即向漫水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初次调解:信任瓶颈难破局
漫水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高度重视此事,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到场调解。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方面安抚周甲的情绪,详细了解豆苗受损面积并预估损失;另一方面也向周乙释明责任,劝说其积极承担赔偿义务。然而,由于双方认为调解员存在“偏袒”情况,对调解结果未能认可,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眼看矛盾迟迟无法解决,且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村调解委员会及时研判形势,在认识到仅凭村级力量难以有效打破信任壁垒后,随即申请铧尖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
多力联动:专业调解解民忧
接到申请后,铧尖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启动“司法所+综治中心+派出所”联动调解机制。工作人员立即深入漫水滩村开展实地调查,不仅到受损农田查看豆苗枯萎情况,科学估算实际损失;还分别与周甲、周乙进行单独沟通,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与顾虑。
沟通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向周乙详细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财产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其因误喷农药导致他人财产受损的侵权责任;派出所民警则从邻里关系和谐的角度出发,结合处理以往类似案例的经验,劝说双方换位思考;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则重点疏导双方情绪,详细解释村级调解的客观流程,消除其“袒护”的误解。
在多部门的耐心疏导与专业引导下,周乙诚恳主动向周甲表达歉意,并提出愿意承担全部损失赔偿。令人欣慰的是,周甲在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公正与真诚,以及周乙的积极态度后,主动表示:“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之前也是我太着急了,赔偿就不用了,以后大家互相多注意就行。”
邻里和解:温情化解显担当
最终,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周乙当场承诺今后作业时会严格注意边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周甲也表示会放下此前的芥蒂,恢复邻里间的友好往来。一场曾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在多部门的合力推动下,以“零赔偿”的温情结局圆满画上句号。
此次矛盾化解,是铧尖镇深化基层治理、健全多元调解机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铧尖镇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通过整合司法所、综治中心、派出所等多方力量,构建起“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建设和谐稳定、邻里和睦的乡村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