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胡璐瑶:奋进“十五五”擘画经济发展新蓝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璐瑶  日期:11/13/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变化,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乘势而上,迎难而上,把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提升产业韧性,实现全能蜕变。实践表明,超大规模经济体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是必要条件。《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就是为未来五年经济产业的发展指明了航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重点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更要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为现代化产业高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保障。

    打通市场经脉,激发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必须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要坚持惠民生和促销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继续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方位扩大内需。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将政府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发展紧要处和群众生活上。目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十五五”时期各地要持续破除各种市场障碍,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不搞”内卷式“竞争,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

    下好区域“一盘棋”,推动协同发展。《建议》明确指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解决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问题是我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主题。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要优化区域布局,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联通”设施建设,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软协同”机制,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既能促进投资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又蕴含巨大的内需空间,反哺国民经济发展。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