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既是纪律约束,更是温情守护。为扎实筑牢社区矫正安全防线,既维护监管秩序的严肃性,又传递教育帮扶的温度。近日,蔡家桥司法所针对社区矫正对象余某失联5小时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依规开展处置,以“严管”立规矩,以“规范”明方向,为矫正对象敲响纪律警钟的同时,也让其感受到监管背后的关怀。
当日,蔡家桥司法所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发现,社区矫正对象余某的电话、微信均无法接通,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此前,蔡家桥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多次教育学习中已反复强调,社区矫正对象需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这既是管理要求,也是保障自身安全、方便及时对接的必要前提。由于余某清晨打卡定位显示在县城,其父母的联系电话也未能接通,工作人员瞬间绷紧了安全弦。
既担心监管出现漏洞,更心系余某的人身安全。为尽快核实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余某务工的饭店查找,却得知其当日休息;随后紧急联系辖区村干部,一同前往余某家中核查,最终在其家门口找到了安然无恙的余某。
经耐心询问,事情的原委逐渐清晰:余某当日早上从县城返回老家后,手机电量已所剩无几,本打算回家及时充电,不料父母外出时带走了家门钥匙,导致他无法进房充电,从4:30至9:30,手机关机长达5小时。工作人员理解其处境的特殊性,但也明确指出:“虽事出有因,但你明知手机即将没电可能关机,却未提前向司法所报备,这违背了社区矫正的基本管理规定,也让我们为你的安全担忧不已,耗费精力多方寻找。”
考虑到余某并非故意失联,且认错态度诚恳,司法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训诫处罚。训诫中,工作人员没有一味批评,而是既点明违规行为的潜在风险,也耐心引导他认识自身疏忽:“保持通讯畅通不是束缚,而是我们能及时为你提供帮助、掌握你矫正情况的桥梁,提前报备是最基本的责任意识。”同时,要求余某撰写书面检讨,深刻反思自身问题,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余某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懊悔,连连道歉:“是我考虑不周,忘了提前说,让大家费心了,以后我一定多留意手机电量,有任何情况第一时间报备。”
此次处置既坚守了社区矫正的纪律底线,又传递了人文关怀,为全体社区矫正对象上了一堂生动的责任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