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五五” 规划专章部署文化强国建设,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青年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生力军,唯有以民声为决策依据、以民意为准星标尺,在问计于民中汇聚智慧,才能让文化规划真正贴合群众需求、彰显时代温度。
问计于民是文化规划的“源头活水”,青年干部当迈开调研脚步。文化建设的根基在群众,智慧也在群众。“十四五” 时期,我国群众文化机构近 4.4 万个,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超 91%,但“十五五”时期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趋多元,从非遗活态传承到数字文化供给,从乡村文化礼堂到城市文创空间,群众的期待具体而鲜活。青年干部需像中央和国家机关“关键小事”调研活动那样,既“身入”基层也“心入”群众,或如商河县文旅局般用“线上问卷 + 线下座谈”覆盖全域,或像驻村干部那样以短视频、院坝会倾听心声。唯有走出办公室,坐到群众的“小板凳”上,才能捕捉到“传承人断层”“文化设施不足”等真问题,收集到“数字化保护”“文旅融合”等好建议,让规划蓝图更接地气、更富民意。
汇智于民是文化创新的“关键密钥”,青年干部当搭建连心桥梁。文化规划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对接需求,青年干部要当好民声与政策的“转换器”。一方面,要善用新技术手段,借助大数据分析群众诉求图谱,如商河县通过 2458 份问卷提炼 5 项核心议题,让决策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搭建多元平台,既邀请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等专业力量建言,也吸纳普通群众的“金点子”,形成“专家 + 群众”的集智格局。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调研成果被纳入政策文件,推动充电设施补短板、社区服务升级等民生实事落地,这启示我们:青年干部要学会筛选整合民声民意,将分散的个体诉求转化为系统的政策建议,让 “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等规划部署,精准回应群众对精神富足的新期待。
敬民为民是青春担当的“核心底色”,青年干部当锤炼务实作风。问计于民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价值追求。“十五五”文化规划从繁荣文化事业到发展文化产业,从传承传统文化到提升国际传播力,每一项部署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青年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问计于民贯穿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全过程:在编制阶段广开言路,避免“闭门造车”;在实施阶段跟踪反馈,根据群众评价动态调整;在评估阶段以民意为标尺,检验工作成效。正如青年干部深入矿井、快递站沉浸式调研所展现的,唯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深、实、细、准、效”的调研作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让文化规划真正成为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在文化繁荣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十五五” 文化建设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青年干部要以青春之力架起民意桥梁,以民声智慧赋能文化创新,让规划在问计于民中凝聚共识、在汇智于民中焕发活力,共同绘就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壮丽画卷,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石家庄市新乐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