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李洪州:坚持人民至上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洪州  日期:2023/8/30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概括为“六个坚持”,并将“坚持人民至上”置于首位,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一切尊重人民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一切脱离人民立场的理论,与服务人民群众自我解放相背离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命力的、没有前途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只有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正确解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不仅找到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而且找到了实现这种变革的主要力量。关键就在于它坚持了“人民至上”。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方法论,推进理论创新、检验创新理论。比如,群众路线就是毛泽东思想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的创造和朴素表达。其中,“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群众路线的精髓要义。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同样鲜明地体现了“人民性”的特质。小平同志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曾强调: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特质,将人民视为创造历史的动力,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保持党和国家性质的关键所在。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坚持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是一项重大复杂和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也充满了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要经常问问“对什么人有利”的问题。 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时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相信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以此来衡量工作的得失、理论的真伪、价值的高下,那么我们就能始终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