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唐惠:让中华传统文化为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唐惠  日期:2024/4/9 字体: [大][中][小]

    艺术来源于文化,文化是美术的根本,经历了千万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了丰富的艺术精华,历久弥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资源,利用中国古老文化来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在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华古老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前进。

    (一)美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是体验民间传统剪纸艺术。通过美术教学,将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进行内容整合,深入赏析剪纸艺术的图示纹样、形象内涵,再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二是感受民间传统泥塑艺术。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泥塑作品的展示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知道民间泥塑的造型概括、形象夸张、色彩艳丽等特点。进而在高效、多彩的美术课堂中快乐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美术基本素养。三是了解民间传统皮影艺术。通过课堂教授民间工艺皮影戏,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发展历史、表演形态和人物造型,然后借助卡纸、剪刀等工具进行皮影人物制作,真正实现中国传统国粹文化的“寓教于乐”。

    (二)美育课堂中深化地域文化。一是深挖本土文化元素,如:云南西双版纳的竹屋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可对竹屋的住房形式和材料等特殊性进行讲解,指导学生阐述傣族地域文化,达到认识、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效果。二是普及建筑文化元素,如:引导学生欣赏北京天安门、苏州园林等。通过带领学生细细品味古建筑的亭、台、榭、枋,来感受“出檐深远 呼之欲出”的形态美。再指导学生通过绘画形式来展示传统建筑的表现技法,加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三是厚植民族文化土壤,如民族装饰品设计。引导学生去了解民族饰品文化、民族服饰文化以及民族习俗文化等,将相应的传统文化融入银饰、习俗等课题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作品设计,达到传承民间传统艺术的效果。

   (三)美育课堂中弘扬特色课程。一是在特色社团上“下功夫”。如《校园标志的设计》一课,鼓励有兴趣爱好的同学“报团取暖”,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符号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一方面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青少年掌握祖辈们辛勤劳作创造出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财富,树立保护民间技艺的意识。二是在节气规律上“做文章”。惊蛰时节带学生看虫听雨写生,谷雨时节则带他们去周边田间看农民耕作。通过观察四季变化、春耕秋收,逐渐形成节气美术课程来普及传统节气文化及劳动文化。三是在民俗文化上“求突破”。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利用地域资源、民俗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拓展技能技法,做到民间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庙会、端午节、元宵节等特色活动,并记录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事件,再设计制作成品于课堂展示、交流。

    中国教育所包含的思想模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教学模式等内容,均带有浓厚的历史性、民族性,必将影响并指导后人的人生和教学行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孩子们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伟大意义,是新时代之需要,也是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者单位:莲花九义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