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深化形式主义治理,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基层干部营造更加积极有为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是负担的削减,更是效能的倍增,旨在通过“减法”激发“变革”,促使基层在真正减负中展现更强担当与实干精神。
摒弃“政绩泡沫”,铸就“实干丰碑”。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特别是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设立专题,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崇尚实干而非虚名。通过树立典型,激励党员干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将每一分努力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让实干成为干部队伍的鲜明标识。同时,强化党纪教育,坚决纠正和调整偏离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消除“形式枷锁”,彰显“实绩光芒”。倡导以实绩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摒弃无谓的“留痕”文化,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台账记录中解脱,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服务一线。针对“牌子乱象”,实施源头治理,严格挂牌审批与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标识牌,让村级组织和干部能够心无旁骛地聚焦为民服务,将工作的“足迹”深深烙印在群众心间。
优化“考核生态”,转化“压力势能”。对干部考核体系进行“瘦身健体”,精简考核指标,去除冗余,确保考核精准高效,突出“实干、实绩、担当”的导向。加强考核文件的备案审查,防止考核内容重复、繁琐,减少不必要的台账制作和人员配备要求,严格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让考核更加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推动“多考合一”,整合多部门、多条线的检查考核,减少考核频次,探索创新考核方式,如年终“不见面考核”,以科技手段减轻基层迎考负担,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将考核压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