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福映秋:让“实干”为“减负”担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福映秋  日期:2024/8/23 字体: [大][中][小]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强调,“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这为我们党员干部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须常抓不懈,以求解思维对症下药、持续发力,为实干者松绑、为担当者减负,推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轻装上阵,甩开膀子往前跑。

    以实招硬招责任不减指标减,坚持因地制宜设指标,将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当前,部分地区以“属地管理”为名把责任层层下移,将本属自身职责范围的工作简单向下转嫁,陷入“权小、责大、事多”的困局,“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工作积极性下滑。减负行动的核心在于破除形式主义的束缚,激发活力、提升效率,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忙碌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规范“属地管理”事项,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所需,制定科学合理的乡镇权责清单,明确基层必须承担什么责任、干好什么工作,为基层工作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窘境,减轻基层干部的干事压力。二要加强刚性约束,规范各类会议、调研活动,让基层免除没有必要的“迎来送往”。三要优化考核制度,推动简单翻台账、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把干部从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中解脱出来,从而腾出手来服务群众、促进发展。

    服务不减痕迹减,开展“过度留痕”专项清理,整治“痕多绩少”不正之风。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产生了偏差,热衷搭“花架子”,喜好做“表面文章”,导致文山会海泛滥、打卡考核一大堆,使基层干部深陷补材料、做虚功的“泥淖”,真正投入推进实事、为民服务等实质性工作的精力就会大大减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我们必须确保思想认识上的到位引领行动上的自觉,树立重“绩”不重“痕”、留“迹”更留“心”的工作理念,以防止减负行动中出现新的隐形“负担”,并避免陷入减负消极主义心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第一责任人”,持续加强政治训练,优化工作作风。推动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向“多头考核”“文山会海”说不,切切实实将“应减之负”减到位;强化问题导向,多到一线看看实情,多向基层问问需求,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为基层减负,及时处理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保障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成效不减台账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衡量工作成效不查材料察口碑、不看台账看现场。基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单靠一方力量难以为继,必须在凝聚合力上做好“加法”,充分调动基层单位、职能部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抓好破除思想误区,匡正干事导向,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全力纠治“政绩、面子、形象”工程;优化“一哨联办”工作机制,遇到复杂矛盾,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吹哨”、相关职能部门“报到”,联合群众共同破题解题,做好整改落实回头看,以基层干部群众满意度为尺度,经常性量一量减负的效果,真正做到把负担减下去、把干劲提上来。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倾听民声、收集民意、体察民情,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大家事大家办”的基层治理生动局面。

    总之,减负并非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奋进。在减负之后,基层干部应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落实;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中央的重托与期望,不负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卧佛堂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