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何静仪:纠治基层形式主义痼疾应“对症下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何静仪  日期:11/1/2024 字体: [大][中][小]

    今年以来,中央重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了积极进展。从基层减负反面典型案例经常性通报曝光,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召开,再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纳入处罚范围……这些无一不彰显党中央克服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决心。

    得益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众多基层干部卸下了重复且无意义的工作,但也有干部反映,基层形式主义“新瓶装旧酒”,改头换面再登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精准打击基层形式主义,还需各地对症下药。

   “把脉问诊”,找准形式主义的根源。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减负为何会出现“减负之负”,留痕为何会伴随“留痕之痕”?这是因为有的地区在“打击形式主义”的过程中并未找准根源、认清本质,而是按照工作的“一贯流程”来落实,召开推进会、落实会、总结会,下发规范文件、督办文件、批复文件,写好会议纪要、总结报告、情况说明,在这样的“老作风”中,形式主义继续生长,减负获得感却打了折扣。这样“以病治病”的形式主义,根源就在于政绩观的错位、责任心的缺失和权力观的扭曲,要想真正做到“正本清源”,就需要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对形式主义保持高度警惕性和敏感度,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为痕”换成“工作为民”,切实强化群众意识和责任担当。

   “望闻问切”,撕开形式主义的伪装。在各级狠抓落实、专项整治的大氛围下,明面上的形式主义被铲除,变种后的形式主义却将自己伪装起来,打着“高效便民”的旗子,实际却是“增负添乱”。撕开形式主义的伪装,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狠抓不放、一抓到底。最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人民实际需要,树立真抓实干的问题导向,绝不能让“键对键”取代了“面对面”,绝不能以“群里吼”代替“实地走”,绝不能只有“动作摆拍”没有“躬身力行”。识别是否是形式主义,人民群众的意见是重要标准,坚持处处问计于民、事事问效于民、日日问需于民,脚踏实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才能让那些浮于表面的面子工程和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无处遁形,纠治基层形式主义痼疾。

   “细水长流”,铲除形式主义的土壤。形式主义在多方“围剿”之下仍频频出现,警示我们要打好这场“持久战”就需拿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意志,建立健全防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明确崇尚实干的制度导向,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共同整治形式主义的制度体系,以人民满意为重心优化基层干部考核体系,以鼓励实干为导向优化基层督导检查机制,确保基层干部真正把精力放在提升群众幸福感上。对已经存在的形式主义和整治形式主义不力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用制度的刚性为形式主义套上“枷锁”,用权威的强度为不正之风扎紧“笼子”,强化监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制度,不能让制度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而要让制度落到实处、管在严处、督在痛处。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