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潮新闻报道,在社区居民朱招娣倡议和组织下,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长庆街道十五家园每年11月都会举办邻居节,邀请街坊邻里一起吃顿饭。“第一年我记得只有三四桌。去年7桌,今年8桌。”朱招娣说,虽然15年来很多邻居陆续搬走了,但一打电话通知,他们都说要回来。“年龄最大的老人已经96岁了,接到我电话的时候,一个劲地说‘要来,一定要来’。”(11月14日《浙江日报》)
众所周知,邻里和睦是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社区善治的主要工作和目标。
笔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农村邻里关系有着较深的感悟。首先,在我们农村里,邻里之间是没有防范心理的,家家户户白天的大门都敞开着,邻居随时都可以来串串门,坐一坐,既不用脱鞋子,也不用来一番客套,自自然然的,就像进自家的门一样。尤其到了吃饭的时间,邻里间可以端着饭碗随意来你家夹菜吃,甚至坐下来一起吃,还可以无拘无束地对你家的菜进行一番“评论”。其次,邻里间互助都是真心实意的。在农村里,邻里间有什么忙需要帮,只要喊上一声,马上就有邻居前来帮忙,既不要一份报酬,更不需客气。可以说,在我们各地农村里,这种邻里关系是最纯真、最宝贵的。
但笔者参加工作,回到城里居住后,就发现城里人邻里关系竟然和乡里人相差甚远。不说别的,就拿同住一幢楼的邻居来说吧!不但上下楼的邻居不熟悉,就连门对门的邻居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回家关门,出门锁门,成了城里人邻里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不要说有困难随时帮,就连串串门、坐一坐、聊聊天,这都是一种奢望。尤其是遇上邻居家里突发不测之时,同住上下楼的邻居竟然也难有出手相救的。这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城里人的一种莫大悲哀。
其实,建立良好、文明、和睦、和谐的邻里关系,关键是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试想,如果人人拥有宽容、接纳之心,不要说门对门、上下楼的,就是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城里,也都能成为好邻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因此,笔者以为,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需要我们每一位同住一个城、同住一个小区、同住一幢楼的每一个住户,都能以宽容、接纳之心,学会与人为善,与邻为友,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那么,邻里情就一定能胜如亲,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杭州市长庆街道十五家园15年如一日,坚持举办“小巷聚餐式”邻居节,且桌数一年比一年多,参与的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多,甚至早已搬走的邻居也强烈要求回来参加聚餐,这样的邻里关系怎能不令人羡慕?
笔者以为,“小巷聚餐式”邻里节虽是一种活动方式,但它无疑是维系邻里和睦的一条纽带。期待各地不妨多举办一些类似““小巷聚餐式”的邻里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促使邻里关系更和睦、更和谐。(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