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忠义:在民生事业再打“硬仗”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忠义  日期:1/5/2025 字体: [大][中][小]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其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民生事业的投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最容易引起反响。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工作,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不仅完善了许多基础设施,提高了养老、医疗、就业等保障水平,而且进一步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取得了立竿见影效果,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不断攀升。但同时也要看到,民生事业发展还有短板,应该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要提高发展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我们才有资金用于民生。如今,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但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大,科技创新投入周期长等等,人民群众渴望收入水平再提高。要继续抓好实体经济,鼓励科技创新,尤其要积极搭建平台,为创新主体扫清道路,让新质生产力拥有蓬勃动能。

    要夯实民生基础。教育、医疗、住房等,仍是影响群众获得感的重点因素,经过接续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看病贵仍然令一些中低收入群众看不起病,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学校门可罗雀,城里学校则人满为患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要从改革发力,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切实减轻群众的生活负担。

    要为民排忧解难。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践行群众路线,多到基层挂职锻炼,在提高基层工作经验的同时,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要常态到基层调研,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困,当好群众的“及时雨”,成为其坚实的后盾。(作者:四川绵阳市盐亭县自然资源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