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神经——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活力。架好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是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关键任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形象的直接代言人。然而,现实中一些“断桥”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干部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不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有的在落实政策时“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情况;还有的在处理矛盾纠纷时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干群关系的良性发展,使得党和群众之间产生了无形的“隔阂”。
要架好这座“连心桥”,基层党员干部需主动迈出步伐。深入群众,脚沾泥土,用真心倾听民声。主动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唠家常、话冷暖,了解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倾听他们对乡村发展、社区建设的真实想法,让群众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从而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同时,要用心解决民生问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关切,积极协调资源,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让群众看到干部的真心实意,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在信息时代,架桥还需利用好新技术、新平台拓宽沟通渠道。通过政务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等,打破时空限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让群众的声音能够“秒达”干部耳中,干部的回复也能迅速反馈给群众,实现干群互动的高效化、常态化,确保“连心桥”在信息浪潮中稳固畅通,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迈向新台阶,让党和群众的心紧紧相连、同频共振,共同绘就基层发展的崭新画卷。(作者单位:肃宁县卫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