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随着政策落实,各地纷纷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从减负松绑、扩权赋能、提质增效等多方面发力,为构建便捷高效、流程畅通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工作添砖加瓦。
破“文山会海”之困,立“实干担当”之基。内蒙古乌海市按照“一村社一策”原则,确定职责事项清单和证明事项正、负面清单,各级考核指标均同比下降20%以上,制发文件、报表同比下降28%、33%,并且通过建立工作事务准入审核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厘清责任边界、明确职责职能,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当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便能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聚焦于实际工作,以实干担当书写基层发展新篇章。
解“多头考核”之难,聚“凝心聚力”之力。考核是指挥棒,但如果考核过多过滥、多头重复,就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避免让基层干部陷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困境。“凡事起于心动,成于行动,结于坚持。”基层工作的落实,需要干部们心动、行动、坚持的完美结合,让考核真正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使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基层建设。
除“过度留痕”之弊,树“务实高效”之风。留痕本是为了记录工作、便于追溯,但过度的留痕却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整理资料、拍照留痕,真正用于服务群众和推动工作的时间却被严重压缩。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也滋生了形式主义。基层减负,还需要突破那些固有的定式,如层层加码的任务、层层传达的会议、简化为核查资料的检查方式等。这些定式如同桎梏,束缚了基层的创新活力和工作效率。我们要敢于打破这些定式,让基层干部能够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创新、勇于担当。
基层减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只有坚决破除束缚基层发展的桎梏,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激发基层的无限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