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商消费详细内容
廖卫芳:别被“抗幽防癌牙膏”收割“智商税”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2/11/2025 字体: [大][中][小]

    保护牙齿,自然离不开清洁口腔的牙膏产品。近年来各类牙膏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上的牙膏就多达百余种,各种广告五花八门,有的主打美白抗敏,有的宣称防龋齿,还有的声称是专为防治幽门螺旋杆菌而研发。那么,牙膏真的能“抗幽门螺旋杆菌”,还能预防胃癌吗?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牙膏不是药品,不能治病!(2月11日《南通日报》)

    眼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每隔一两年就会去医院进行定期局部或全面健康检查。而从检查结果来看,幽门螺旋杆菌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加之,人们存有幽门螺旋杆菌极易导致胃癌的错误认识,因而人们一旦被检查出患有幽门螺旋杆菌就有些心悸。于是,便开始寻求一种可以治愈幽门螺旋杆菌的良药。

    正是人们对治愈幽门螺旋杆菌“良药”的迫切需求,一些厂家和商家便顺势推出了一款“抗幽防癌牙膏”。据商家声称,这款“抗幽防癌牙膏”可以抑制甚至杀灭胃癌头号“元凶”幽门螺旋杆菌,且一支即可见效。“抗幽防癌牙膏”被商家吹嘘的如此神奇,怪不得有那么多患者争相购买。

    但这款价格是普通牙膏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抗幽防癌牙膏”,果真如商家声称的那样有如此“奇效”吗?据专家称,口腔内从未培养出过幽门螺旋杆菌,胃才是最适合幽门螺旋杆菌居住的地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要到医院就诊,联合用药治疗,通过刷牙治疗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性不大。同时,幽门螺旋杆菌只是导致胃癌的其中一个因素,胃癌的发生原因要肿瘤家族史、胃镜检查中胃黏膜是否病变等综合一起看,幽门螺旋杆菌并非100%导致胃癌。可见,这又是一款收割消费者“智商税”的伪产品。

    笔者以为,防范“抗幽防癌牙膏”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还需多方发力。首先,监管部门要“严督查”。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形成联动机制,加大对“抗幽防癌牙膏”产品不实广告的监管力度,以防止忽悠、欺骗消费者。其次,检测部门要“严把关”。相关检测部门应严把产品检测关,包括商家资质、商品证书等应一一严审核、严把关,绝不能轻易地让“抗幽防癌牙膏”这类伪产品蒙混过关,进入销售市场,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其三,执法部门要“严处罚”。相关执法部门应对以“伪产品”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取缔的要取缔,该列入“黑名单”的要列入“黑名单”,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买卖契约,做到诚信买卖。

    此外,还需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的科普教育。卫健部门应通过相关途径和渠道,加强对患者医学知识的科普教育,让患者知晓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必须去医院,而非购买诸如“抗幽防癌牙膏”这样的伪产品,从而让“抗幽防癌牙膏”这类伪产品因无人问津而失去市场。

    相信,只要监管部门严督查,检测部门严把关,执法部门严处罚,再辅以相关医学知识的科普宣传,就一定能戳穿“抗幽防癌牙膏”的骗局,从而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权益,让消费者不再屡屡被收割“智商税”。(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