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叶金福:为农技培训聘请“土专家”上课叫好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叶金福  日期:2/18/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笔者乡下老家的一位老伯相告,前些天他所在的村聘请了本乡和邻乡的四位种养殖大户给村民作了一天的农技培训讲座。由于这些讲课的人都是本乡和邻乡的“土专家”,不但语言上通俗易懂,而且讲的内容实在,有利用价值,对村民的家庭增产增收有很大帮助,所以这样的“农技培训”很受村民们的欢迎。

    村民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农技培训?说到底,就是因为这样的农技培训带有浓浓的“土味”。其实,广大村民需要的农技知识,不是那些“洋专家”“洋教授”带来的培训知识。因为这些所谓的“洋专家”“洋教授”所作的培训,不是知识太深奥,就是内容不太切合村民的要求。加之,他们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讲完课也就走人了,根本不管村民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学会、有没有疑问。更有甚者,有的农技培训纯粹是做样子,走过场,发点资料、摆几块展板、拉几条横幅,就算对村民进行了农技培训。一些村民对这样“作秀式”的农技培训很是反感,当然,也就慢慢地对这样的农技培训不屑一顾,失去了兴趣。

    难道农技培训非得要请那些所谓的“洋专家”“洋教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很多村民欢迎的本乡本土的“土专家”,他们当中有的是种植大户,有的是养殖大户,有的是农产品经纪人,他们不但信息灵通,而且每天都和村民生活在一起,知道村民最需要什么,因而由他们传授的农技知识一定是“对路”的,对村民发家致富肯定是有帮助的,村民当然也就感兴趣了。

    因此,笔者以为,农业部门在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的时候,切莫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当然地“拿来主义”,到这个乡镇是发资料、摆展板、拉横幅,换个乡镇还是发资料、摆展板、拉横幅,而应该要根据村民的所需、所盼,把村民们最需要的农技知识送到村民们的家门口。不妨像老伯所在的村那样,多组织、多开展一些带有“土味”的农技培训,让村民懂得快、学得快,从而学为所用,走上发家致富奔小康之路。笔者想,这不仅是农业部门应该努力为村民去做的,也是广大村民所期盼的。

    总之,一句话,农技培训聘请“土专家”上课值得叫好。(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