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天泽:扎根基层践初心 主题教育砺担当‌;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天泽  日期:3/22/2025 字体: [大][中][小]

    ‌筑牢思想根基,在深学细悟中校准“方向标”‌

    主题教育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关键抓手。一是坚持原原本本学,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把《习近平著作选读》《论党的自我革命》等“案头书”读透、读活。二是立足实际创新学,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乡村夜话”“田间课堂”等特色学习活动,将理论宣讲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实践结合,让“大道理”变成“家常话”。三是带着问题对照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对标党章党规查不足、找差距,在理论学习中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答案,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

‌    锤炼实干本领,在躬身力行中答好“民生卷”‌

    主题教育成效如何,关键看是否推动工作、惠及民生。需以“干”字当头,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的实际举措。一是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产业短板,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用实干打通富民强村路径。二是在基层治理中“破难题”。针对矛盾纠纷多发、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创新“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三是在急难险重中“显担当”。面对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考验,组建党员突击队,24小时值守一线,用“铁脚板”筑牢安全防线,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    厚植为民情怀,在破解难题中提升“获得感”‌

    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增强群众幸福感。要始终以“民心”为镜,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尺。一是走实调研脚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开展“敲门行动”,记录民情日记,从家长里短中找准痛点。例如,某村通过走访发现留守老人就餐难,迅速建成“幸福食堂”,赢得百姓点赞。二是办好民生小事,聚焦“一老一小”、人居环境等“微诉求”,清单化推进道路硬化、卫生室改造等“微项目”,用“小切口”撬动“大幸福”。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推行“回头看”机制,对已解决的问题定期回访,防止反弹;对复杂问题联动多部门攻坚,确保事事有回音。唯有如此,才能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生根开花”。

‌    结语‌:

    主题教育是思想的洗礼,更是行动的号角。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扎根一线的力量,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践行初心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