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八项规定的时代意义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行为准则,而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
八项规定彰显了党中央以上率下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形成了强大的"头雁效应"。这种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的做法,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八项规定构建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精简会议活动到规范出访接待,八项规定构建了涵盖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每月公布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形成了强大的制度约束。
八项规定重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实践证明,八项规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的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重点整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精简文件会议,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切实为基层减负。规范调查研究工作,防止"走秀式"调研,真正深入群众听实话、察实情、办实事。
持续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制度规定,坚决遏制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歪风邪气。紧盯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认真处理群众举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压实政治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结合基层实际,细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强化制度执行,坚决防止"破窗效应",确保制度生威发力。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筑牢思想防线。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结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多年来,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河北省石家庄新乐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