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3月23 日上午,珠海市香洲区凤山街道长沙社区组织20多名社区志愿者,开展“河小青”净滩护河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共同守护“河畅、水清、岸绿、 景美”的河流生态环境。(3月24《珠海特区报》)
近年来,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乡村正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里卫生整洁,家家户户房子刷新刷白,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种树,一幅幅乡村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乡村旅游。许多村民通过农家乐、民宿等途径,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村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众多“红利”。
但笔者也发现,一些乡村的村庄里环境整洁,家家户户披红挂绿,但村前村后的河流却并不干净,有的河道里扔满了各种生活、生产、建筑等垃圾;有的河道里还漂浮着一些死家禽、死家畜,不但爬满了蛆虫、苍蝇,臭气熏天,而且河水遭受严重污染;有的村民竟然不顾“禁渔令”,在河里偷偷地网鱼、电鱼、毒鱼;河道两岸的河滩上,原先的各种河滩树也被砍的砍、枯的枯、死的死,无人管理;更有甚者,有的竟然故意砍掉河滩树,开垦河滩地,种菜、种旱粮作物,致使原本柳树成荫的河滩地变成了“光秃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一条河道就是一个村的一道美景。因此,笔者以为,美丽乡村建设除了美化村庄之外,还需护好村前村后河流的“水清岸绿”。一方面各村应加强对河道以及两岸河滩树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不妨通过设立河长负责制,多聘任一些“河小青”,不定期进行巡河、护河行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村民爱河、护河的宣传和教育,教育村民不要往河道里乱扔垃圾,乱丢死家禽、死家畜,不网鱼、电鱼、毒鱼,不肆意破坏河滩树,让爱河、护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让“水清岸绿”真正成为每一个乡村河流的一个标配。如此,我们的乡村才真正无愧于“美丽乡村”的美誉。
守护水清岸绿需要更多的“河小青”。希望各地各乡村的广大村干部,包括广大村民,不妨人人争当“河小青”,积极投入到水清岸绿的守护行动当中,从而让“水清岸绿”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