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是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形式主义的沉疴却严重束缚基层发展,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将精力聚焦于实际工作与民生服务。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树立正确政绩观,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土壤。政绩观是行动的指挥棒,错误的政绩观是形式主义的根源。部分领导干部过于追求表面政绩,重“显绩”轻“潜绩”,热衷于打造“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大搞华而不实的检查、评比,导致基层干部为了迎合上级、应付考核,不得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材料编写、数据造假、会议筹备等形式主义事务上。只有从思想根源入手,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价值在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于推动地方长远发展,而非追求短期的表面风光,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不良风气。领导干部应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真实需求,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鼓励基层干部真抓实干,为基层减负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剪断形式主义束缚绳索。不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形式主义的“催化剂”。当前一些考核过度依赖书面材料、痕迹管理,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迹,使得基层干部陷入“材料政绩”的怪圈,忙于整理资料、制作台账,无暇顾及实际工作开展。要为基层减负,必须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突出考核重点,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例如,在考核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时,不应仅仅关注档案资料是否完善,更要考察贫困群众是否真正脱贫、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创新考核方式,采用实地走访、随机抽查、第三方评估等多元化手段,全面客观地了解基层工作情况,让考核更加科学合理,使基层干部从繁琐的考核材料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中。
精简会议文件,驱散形式主义弥漫阴霾。会议和文件是传达政策、部署工作的重要方式,但如今,会议过多过滥、文件冗长繁杂已成为基层工作的一大负担。一些地方层层开会、重复发文,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占用基层干部大量工作时间。要破除这一形式主义顽疾,需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一律合并;提高会议质量,会前充分准备,明确主题,会上直奔主题,解决实际问题,避免长篇大论、泛泛而谈。对于文件,严格把关发文必要性,精简文件内容,倡导“短实新”文风,杜绝“穿靴戴帽”、空话套话。通过精简会议文件,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
形式主义一日不除,基层负担一日不减。树立正确政绩观、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精简会议文件,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彻底破除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夯实国家发展根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作者单位:荒佃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