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高健强:贯通“学思用”赋能党员教育新生态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高健强  日期:4/21/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印发的《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起分层分类、上下贯通的教育培训体系。这份政治性、系统性、实践性高度统一的纲领性文件,既彰显了党中央对党员队伍建设的深谋远虑,也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南。

    把握分层逻辑,方能铸就教育之魂。‌党员教育培训的“精准滴灌”,本质在于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规律,《规划》将“分层分类”作为核心方法论,既是对党员群体差异化特征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教育规律的政治性升华。省部级干部要在改革深水区锤炼战略决策能力,中层骨干要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磨砺执行本领,基层党员要在服务群众的田间地头夯实信仰根基——这种金字塔式的分层设计,既避免了“大水漫灌”的资源浪费,又构建起战略决策层的前瞻视野、中间执行层的枢纽作用、基层落实层的末梢感知有机贯通的循环体系。正如《规划》所强调的,只有让头雁领航与群雁齐飞同频共振,才能使教育培训成为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磨刀石”。

    深化学用贯通,重在践行转化之道。‌教育培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转化,其价值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效。《规划》突出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求将党课从“理论输入”转化为“生产力输出”。这启示我们要以“全周期管理”思维构建学用转化闭环:针对省部级干部设置改革攻坚的情景模拟课程,让战略视野在破解“卡脖子”难题中淬炼;为基层党员打造“方言党课”“板凳课堂”,使党的创新理论在方言土语的转化中春风化雨。特别是《规划》提出的“田间地头现场教学”,这既是对焦裕禄“蹲点调研”工作法的传承创新,也是推动理论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彰显了教育培训从“会场”到“现场”、从“说教”到“身教”的范式变革。

    强化系统思维,构建协同推进之局。‌落实《规划》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党上下协同的“大合唱”。要坚持“内容为王”与“形式创新”相统一,既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又善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云端课堂”;既要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又要建立“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考评机制。尤其要把握“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辩证关系,既要求领导干部在专题研讨班上作示范,又推动基层党员在“三会一课”中强根基,形成以上率下、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正如《规划》所强调的,只有构建起基本培训制度化、专题培训分众化、集中培训精细化、网络培训集约化的立体格局,才能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与精准化的辩证统一。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既是凝心铸魂的基础工程,更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战略工程。各级党组织当以《规划》为行动纲领,把分层分类的精准施策与知行合一的实践导向结合起来,让教育培训真正成为锤炼政治品格的熔炉、提升能力本领的课堂、服务人民群众的纽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锻造堪当重任的先锋队伍。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