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群众工作中,学习教育不仅是思想淬炼的熔炉,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课堂。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调查研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关键路径。唯有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深入基层倾听民声、直击问题靶向施策,才能真正实现从“学知识”到“办实事”的跨越,让党群关系在解决问题中更加紧密。
一、以问题导向校准学习教育方向,找准群众关切的“切入点”。学习教育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能否回应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传统学习教育常陷入“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的误区,导致学习与群众需求脱节。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党员干部主动跳出“舒适圈”,聚焦民生痛点、发展堵点开展学习。例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针对群众反映的产业发展滞后问题,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电商运营等知识;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围绕城市更新政策、居民协商议事机制开展专题研讨。通过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学习“任务清单”,让学习教育从“照本宣科”转向“精准滴灌”,确保学习内容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二、以调查研究夯实学习教育根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是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唯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摸清群众真实诉求,避免学习流于空谈。党员干部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走进田间地头、社区网格,通过蹲点调研、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例如,某地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党员干部通过走访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托管难题,随即结合政策学习与实践探索,整合学校、社会组织资源建立“四点半课堂”,有效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这种“学习—调研—实践”的闭环模式,既推动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又以务实举措赢得群众信任,真正让学习教育成果惠及民生。
三、以长效机制巩固学习教育成果,构建党群互动的“常态模式”。密切联系群众不能止步于一时一事,需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方面,建立“学用结合”的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成效评估,倒逼责任落实;另一方面,创新党群互动载体,通过“民情日记”“群众评议”等方式,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及时检验学习成果。例如,部分地区搭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线上开通“民生直通车”收集意见,线下设立“党员服务日”现场答疑,形成“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链条。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实践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服务本领,实现党群关系螺旋式上升。
学习教育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灌输,而是躬身力行的实践检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调查研究,本质上是对群众路线的再践行、对初心使命的再锤炼。唯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问题的“金钥匙”,才能真正让学习教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凝聚起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