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解码春防 “法治密钥”:从警示到行动的宣传进阶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鹤  日期:5/6/2025 字体: [大][中][小]

    五一期间,旅游景区、公共场所人流如织,本应是欢乐祥和的出游时光,然而多起火灾事件却如当头棒喝,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河南新乡宝泉大峡谷景区,一名游客在卫生间抽烟后未熄灭烟头,致使卫生间起火,虽景区快速响应,10 分钟内扑灭大火,但火灾隐患如影随形,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灾难;广西南宁方特东盟神画景区,“太空飞梭” 项目因装饰灯线路短路燃起熊熊火焰,万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却也让景区运营与游客体验遭受冲击。这些事故不仅暴露了个人防火意识的淡薄,更凸显了在春季这一火灾高发季,加强防火法治宣传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季气温回升,风干物燥,林区、景区、居民区等场所可燃物堆积,加之大风天气频发,一旦遇火源,火势极易蔓延,防控难度极大。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员流动频繁,各类用火行为增多,火灾风险进一步攀升。在此背景下,强化防火法治宣传,成为防范火灾、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举措。

    一、加大防火法律法规普及力度

    全面宣传法律条款: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线上,利用政府官网、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 APP 等,发布防火法律条文解读文章、动漫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法律对野外用火、火灾预防、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的规定,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学法懂法。在线下,组织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农村、学校、景区,开展法律宣讲会,发放宣传手册,详细讲解违法用火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如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升全民法律敬畏感。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收集整理近年来因违规用火引发火灾的典型案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在人员密集场所巡回展示。例如,展示某村民因在林区祭祀烧纸引发森林火灾,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并承担巨额经济赔偿的案例,以真实惨痛的教训警示群众,使其深刻认识到违法用火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规范用火行为。

    二、强化重点区域与人群法治宣传

    景区防火宣传:在各旅游景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景点显著位置张贴防火法律标语、设置宣传栏,提醒游客遵守景区防火规定,严禁吸烟、野炊、使用明火等行为。利用景区广播定时播放防火法律知识与安全提示,对进入景区的游客进行入园前防火法治教育,引导游客安全文明游览,从源头上消除景区火灾隐患。农村地区宣传:针对农村农事用火、祭祀用火频繁的特点,结合春耕春种时节,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强调焚烧秸秆、烧荒等行为违反防火法规且极易引发火灾。在农村集市等人员聚集场所,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设立咨询台解答村民疑问,提升农村群众防火法治意识。特殊人群关注:加强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防火法治宣传教育。在学校,将防火法律知识纳入安全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消防演练等形式,培养学生防火意识与法律观念,引导学生当好家庭防火 “小宣传员”。对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上门走访,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解防火法律要点与安全用火常识,确保特殊人群了解防火要求,避免因无知引发火灾。

    三、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

    新媒体融合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制作防火法治宣传短视频,融入幽默风趣的剧情或动画形象,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吸引广大网民关注与转发。举办线上防火法律知识问答活动,设置奖品激励群众参与,以趣味性互动加深群众对防火法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联合多部门宣传:消防、林业、文旅、教育等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宣传合力。例如,消防部门与文旅部门合作,对景区工作人员开展防法律培训,提升景区应急处置能力;林业部门与教育部门携手,组织中小学生参与森林防火法治宣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 “小手拉大手” 带动家庭与社会关注防火。打造宣传阵地:在社区、农村、学校、景区等地建设固定的防火法治宣传阵地,如法治文化长廊、宣传小屋等。在长廊或小屋内展示防火法律知识、火灾案例、应急逃生技巧等内容,使其成为群众日常学习防火知识的重要场所,营造浓厚的防火法治宣传氛围。

    春季防火,法治先行。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势,我们必须以五一期间火灾事件为戒,扎实推进防火法治宣传工作,提升全民防火法治意识,让遵法守法成为自觉行动,共同筑牢春季防火安全屏障,守护美好家园与绿水青山。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