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忠义:当好创业青年“服务员”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忠义  日期:5/14/2025 字体: [大][中][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青年入乡势头渐起,但若缺乏系统性支撑,易陷入“水土不服”“浅尝辄止”的困境。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破除壁垒、生态优化厚植沃土,将青年人才的“探路”热情转化为“引路”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万事开头难,坚持更难。尤其到农村创业,广大青年既要面对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难题,也可能遇到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仅靠他们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地方党组织应该站出来,为他们撑腰鼓劲,帮助化解疑难杂症,助力入村创业取得成功。

    要加强日常服务。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创业者取得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农村创业涉及到土地流转、场所修建、水电安装等诸多事宜,要与周边老百姓打交道,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当地党组织要尊重创业者,主动俯下身子,问问创业者需要什么,提供一条龙服务,真正让创业者体会到如家般的温暖,增强奋斗的热情,为当家发展注入动能。

    要助其排忧解难。创业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遇到的困难不可预估,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让创业者失去信心,留下一堆“烂摊子”。要动态了解创业者的经营情况,及时收集各种问题,视他们如亲人,全身心帮助解决问题。绝不能当旁观者,高高在上、不管不问,只有把创业者如“幼苗”一样呵护,才能增强其奋斗底气,义无反顾向前冲,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为当地集体经济带来收益。

    要加强政策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创业者虽有专业知识,却没有实战经验,尤其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对困难预估不足;也有创业者有资金,却不懂技术,全凭一腔热情蛮干,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如此种种。要因人而异,帮助创业者牵线搭桥,多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向优秀的创业者请教,多引导他们借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短视频等方式,不断改进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开产品销路,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创业的道路非常艰辛,创业者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有限,只有发挥组织的力量,与他们并肩作战,才能增强成功胜算。(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市盐亭县自然资源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