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若羌县建立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多部门骨干组成的10个专业研判小组,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对乡村振兴领域干部开展深入分析研判,确保全面摸清干部队伍情况。目前,已识别出优秀干部35名,针对性培训50余名干部,调整岗位8人。
对干部进行考察分析研判,通过科学对比,才能发现“好苗子”,有重点地培养“潜力股”,让他们在更宽广的平台施展才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然而,干部考察看起来简单,却是一门“技术活”,如果考察不涉深水,不详查实情,就可能有失偏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要画“全身像”。干部考察首先要看综合素质,德能勤绩廉都要评估,才能打出综合分值,做出最科学的评价。现实生活中,重能力、轻其他等现实依然存在,尤其面对一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或是为了干部年轻化,强行提拔为领导干部,结果出了问题。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无论一个干部的能力有多强,如果政治上不过硬,思想上不担当,也并非好干部,绝不能一美遮百丑。
要画“常态像”。干部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当一名干部在同一岗位时间长了,心中难免会厌倦,如果付出了许多努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可能变得消极……年轻干部敢拼敢闯,但经验不足,可能会冒进,如此种种。了解一名干部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持续跟进,进行全周期跟踪,根据综合素养的动态图,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价。
要画“公认像”。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报喜不报忧心态,组织向他们了解情况,往往怕得罪人,不愿意说别人的不足,全是讲优点,令考察组人员掌握的情况不实。如果仅限于向干部所在部门了解情况,就可能出现十分优秀的最终结论,导致选人用人出错。为此,考察干部必须打开思路,重视服务对象、上级部门的意见,多邀请无利益冲突的群众来评价,防止做出误判。
干部考察关键要考准,了解实情是基础,敢于较真是前提,只有真正对组织负责,不讲人情、不做样子,如意反映出情况,才能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让好干部脱颖而出。(作者:四川绵阳市盐亭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