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同意不同意,是衡量我们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我们党始终把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就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永恒不变的宗旨。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千方百计造福于民,将“人民至上”外化为工作点滴。
回应民生关切。民有所需,我有所应,这是为民服务最基本的要求。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加上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群众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诉求,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要多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重视群众的想法,及时做出回应。尤其要俯下身子,多到群众中去,收集第一手资料,不当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办好民生实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多践行群众路线,把为民办事作为重点工作,在民生领域下功夫。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社会公平,解决好城乡教育差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全面提高大家的收入,同时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多发挥基层干部的力量,提高服务的精准度,让群众有更加直接的获得感。
增强民生温度。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项目,关心关爱弱视群体,落实好各项惠民补贴,加大力度查处基层的“蝇贪蚁腐”,杜绝“雁过拔毛”行为,切实让政策的红利惠及到老百姓,提高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要加大基层矛盾化解力度,充分依靠群防群治,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压缩问题存量,为群众排忧解难。
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心中把群众摆在重要位置,围绕着群众的所思所求办事,就能确保我们的努力不偏离方向,能对接到群众的心坎上。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根据群众的需求,不断地调整服务内容,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四川绵阳市盐亭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