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高桥农贸市场支起摊位,一场“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的暖心活动就此展开。现场使用检定合格的电子计价秤为市民测量手机重量,在手机背面加贴统一印制的绿色标签,标记重量,手机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随身的便携式“砝码”。(5月15日《宁波晚报》)
众所周知,“鬼秤”就是指不法商家对电子秤进行非法改装,然后利用虚假物重克扣重量,达到缺斤少两的目的。近年来,在各地农贸市场、水果市场等人员较为集中的经销地,缺斤少两的“鬼秤”十分普遍。可以说,“鬼秤”在市场上横行霸道,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
虽然各地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各种电子秤进行不定期的查验和处罚,但由于市场交易行为点多、面广,因而打击整治“鬼秤”不法行为还存有一定的难度。
难道就没有一个让“鬼秤”无处遁形的好办法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局推行的“手机变砝码”,就是治理“鬼秤”的一剂妙招。
据了解,手机变砝码,就是将手机放到检定合格的电子秤上,测量并记录重量,由市场监管部门加贴克重标签。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如果感觉商家有使用“鬼秤”嫌疑时,只需要将手机放秤上当场测试,就能快速准确地查验是否存有缺斤少两问题,从而让“鬼秤”露出原形。
“手机变砝码”治理“鬼秤”,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方面,手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随身物品,采用“手机变砝码”的方式来鉴定电子秤是否缺斤少两,既方便、简易,又快速、精准;另一方面,有了“手机变砝码”这一“杀手锏”,也让无良商家不敢贸然使用“鬼秤”。
当然,识别“鬼秤”不能仅靠“手机变砝码”这一招,还需监管部门“站出来”。一方面,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不妨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大市场里的电子秤进行突击抽测,让无良商家不敢贸然抱着侥幸心理,在电子秤上“动手脚”。另一方面,一旦查获“鬼秤”,监管部门就应采取没收电子秤、开具高额罚单、责令停业整顿,甚至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停业代价”,甚至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诚信经营,守法买卖,自觉远离“鬼秤”。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在各大市场里的显眼处,公开设立公平秤,既给消费者提供复秤使用,又对无良商家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如此,才能有效打击“鬼秤”,让“鬼秤”无所遁形。
“小计量”连着“大民生”,计量秤虽小,却关系着广大群众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希望各地监管部门不妨开动脑筋,多想出一些类似“手机变砝码”的小妙招,把缺斤少两的“鬼秤”统统赶出市场,从而既守护市场的计量公平,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